疫情肆虐全球两年多,随着各地政府与民眾对疫情的认识越多,世界各国在防疫政策的设计与对待疫情的态度,也都有所不同。台湾现在明显站在从「清零」过渡到「共存」的十字路口,此时的政策到底应该怎么走?或许其他国家的经验会是很实际的参考标准。
英国作为早前确诊人数数一数二高的国家,在经歷了曾经封城引起民怨、首相与几位大臣自己违反防疫规定、国内医疗体系吃紧、年长患者死亡率仍高的各种问题之后,在今年二月依旧毅然决然地宣布「躺平」不管,决心要与病毒「共存」。然而从原本高压的封城、社交距离、口罩禁令、匡列隔离等严格管制措施,直接过渡到再也不管不顾,一切交由民眾自己佛系防疫的结果,就是不断有人染疫(甚至二次、三次染疫)、病毒出现变体,以及高危族群依旧有很高的致死率。
而英国终于在经歷一段长期阵痛之后,初步达成所谓的「群体免疫」。可是这样是否就能当成一个国家摆脱疫情阴霾的终点,却也还是要打上一个问号。因为疫情如何变化,一切还很难说。更别提还有部份民眾,是中高龄或慢性病的高危险族群,无论是染疫后马上引起的併发症,或是中长期潜伏的后遗症也都有待观察。当政府想以群体免疫的方式,强行解锁疫情之下的各种管控措施,就是明白告诉这些高危险族群:谁叫你们有这么多问题,你们好自为之。这说起来,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
台湾现行各种从高压到不管不顾的制度设计,就跟英国政府早先的态度非常相像。总统蔡英文在26日视察指挥中心时,竟然还向全国民眾再次表示「疫情尚未到达高峰」。可是同时宣布的四项新措施,却也一如蔡政府既往的政策,空有口号而无法让人了解其中的实质意涵。政府打算如何达成各项措施的手段与决心,依旧让人不清不楚。显见蔡总统以降,执政政府的防疫决心,远不如规划年底的选战尽心。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