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痛苦而漫长的封城超过1个月,北京疫情再度燃起,大陆「清零」的成本效益与社会承受力引起全球热议。台湾媒体尤其充斥上海封城的负面故事,与封城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上海执行「清零」确实出现若干错误,大陆4月制造业与非制造业採购经理人指数同步下滑,分别较3月下降2.1与6.5个百分点,代表封城对经济确实造成若干伤害,但这并不代表大陆社会与经济的全貌。

松绑楼市和网路监管

首先,上海防疫「硬任务」奏效,陆续有区域开始解封,上海以外的省分,「动态清零」政策的执行既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也未出现严重失误,代表北京当局仍有强大能力稳控本土疫情。大陆对PCR判定阳性的CT值定为40,高于包括台湾在内以CT值为35的国际通用标准,故除了以确诊或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判定大陆本土疫情蔓延程度以外,国务院根据是否产生人际传播的「中高风险」地区数量,更具有参考价值。

以上海疫情爆发前的3月3日为例,大陆仅有10个高风险地区、180个中风险地区,4月3日上海疫情进入高峰期,高风险地区上升为57个,中风险地区更增加至353个,5月3日上海疫情逐渐平復,高风险地区降至14个,中风险地区也降至96个。根据大陆「精准防疫」策略,「地区」一般指的是基层社区或街道、镇级行政区,只要在中高风险地区以外,都属于「低风险地区」,可以自由流动、如常生活。

大陆中高风险地区的数量没有办法作假,从过去2个月来数字的变化,可以明显看出一道抛物线,那就是上海以外的疫情,包括一度採取短期封城清零的广州、深圳,以及对上海戒备森严的江苏、浙江两省,基本都得到有效管控。尤其是,上海封城期间的一些乱象虽引起公愤,但这些问题反而刺激了其他地方政府查漏补缺,例如北京提前启动小汤山方舱医院、封控区域充分保障网购物流和供应,想必都汲取了上海的教训。

中共政治局会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表述,是大陆经济政策「由守转攻」的转捩点。今年首季度大陆经济成长率4.8%,虽然官方称「开门红」,但低于5.5%全年目标也是事实。野村证券研究认为中国将有7.2兆美元、相当于近一半的GDP将受疫情影响,因此将2022年中国经济成长率预测一举砍到3.9%,远低于世界银行最新下修的5%。

喊话国际市场稳外资

艰困情势下,中共政治局会议射出救经济「三支箭」:第一支是加大基建投入,第二支是放松对房地产和网路巨头监管,第三支是重申对外开放与稳外资。如果说第一支箭需要依托中长期规画,那么后两支箭则倾向寻求短期刺激作用。大陆过去2年高压打房主要集中在金融端控管,即透过行政手段限制放贷量,变相提高首付比例,虽然止住了一二线城市房价涨势,但也造成房企资金链断裂并危及至上下游产业生存。此次大陆大幅松绑楼市,交易量短期内有望回温,政治局会后港股首个交易日地产股强势反弹,就透露出市场乐观预期。

至于大陆近一段时间对网路巨头的监管,对国际投资者信心影响最大,再加上美中金融博弈以中概股为战场,曾引来「一天整垮一个行业」的戏谑。政治局会议定调「完成整改」与「支持发展」。当天,港媒《南华早报》披露北京将改变对网路巨头的态度,将其视为经济復甦的重要力量。更值得关切的讯号,藏在4月30日新华社专访乌克兰外长的长篇文稿中,其中原封不动引用乌方「俄罗斯入侵」的表述,说明北京与西方阵营出现了迴旋空间,与政治局会议向国际资本信心喊话的时间点完全契合,足见北京方向上的调整。

大陆过去40年发展奇蹟证明,只要国际环境和平,大陆内部社会稳定、官方支持市场经济,十几亿人的经济活力就会迸发。新冠肺炎、俄乌战争背景下,美国、欧洲都出现严重停滞性通膨,全球经济再衰退大潮袭来,只要大陆稳住疫情、救活经济,就有机会成为乱世的中流砥柱,给世界带来新的希望。

#地区 #大陆 #高风险 #经济 #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