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政府于6月1日晚间大张旗鼓地召开了宣布《美台21世纪贸易倡议》(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Century Trade)的记者会,约莫同时,美国仅由贸易代表署以一篇不浮夸的新闻稿对外交代。

这份倡议不须双方主管官员签名,是国际间常见无法律约束力的政府间文件。若说这次是台美经贸关系的「重大突破」,则须再斟酌。

首先,《倡议》称为达成「具高标准的承诺和经济上有意义的结果之各种协议谈判,规划一份远大的路径图」,但跟过去一样,并未提及经贸自由化的终极目标,而且里面洋洋洒洒写了11大项,仍是以过去我多届政府所谓「堆积木」、各领域能做就先做的方式为之。

记者会中,行政院特别强调,《倡议》的目的就是要推导至双边自由贸易谈判,现在先谈打基础的部分,至于双边贸易协定(BTA)或自由贸易协定(FTA)本身,等美国政府完成内部程序就可展开谈判。这就是「堆积木」的另外一种说法。

其次,《倡议》未见降低关税、市场准入、贸易自由化等迈向台美双边自由贸易的重要渠道等文字,反而1994年《美台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TIFA)涉及了相关议题;此次《倡议》若不包括前述议题,又如何积极有利于双边自由贸易谈判的进展?民进党政府为何不请美国专心在《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下继续协商?

甚至去(2021)年12月宣布的《美台科技贸易暨投资合作架构》(TTIC,非签署之协定),聚焦半导体、电动车、5G三大领域,虽夹杂着美国与中国大陆的政经竞争,但其直接瞄准扩大双向投资,深化经贸连结,似也优于内容词藻丰富却可能让台湾「备多力分」的《倡议》。

第三,《倡议》与《美台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及歷届会谈的议题和方向有些重迭,例如贸易便捷化、技术性贸易障碍、农业等,但也有些似不在后者会谈里或较少见的「新」议题,例如促进以劳工为中心的贸易、支持环境与气候行动、中小企业贸易等。

这些所谓「新」的议题,目前看似与拜登(Joe Biden)政府在美国国内力推的政策方向相同,而且提到的内容常带有原则性或价值论述,例如保障劳权、交换资讯、支持弱势社群等,双方本来就不会有歧见。未来是否真有「重大突破」的助力,还需双方真正实践后才能确知。

最后,美国在《倡议》中似对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仍有所保留,或想继续以美国利益为先,要台湾全让了,才对相关协定松口。而根据实际执行政策者的说法,这种《倡议》很可能是「只见影子不见人」、「把幸福感锁在华丽的原则性语言中」。

没有美国明确地将双边贸易协定等词当成共推的终极目标,而且未能将降税、市场准入等关键作法纳入的话,这样的《倡议》充其量只是在卖台湾一个希望,或让台湾在多个对外自贸谈判不顺时觉得找回一点幸福感。能把《倡议》宣传得这么重大且具幸福感,我也是醉了。(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学系副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倡议 #美台 #议题 #美国 #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