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钦点新竹市长林智坚选桃园市长,林向新竹市民表示不舍与道歉,民进党也同步徵召林智坚爱将、新竹市副市长沈慧虹参选新竹市长,绿军桃竹部署连动格局形成。其间虽有争取未果的郑宝清呛「密室协商」且不排除参选到底,但仍难以抗衡蔡英文的意志,蔡虽帮林铺平了跨区参选之路,但能否成功达阵,仍要看林的弱势防堵是否到位。

先从林智坚的优势来看,第一,他是民进党中壮派,相对国民党桃园市长参选人张善政年轻得多,网路媒体菱传媒5月民调也显示,林智坚在20~29岁年轻选民中,有75.78%的满意度,对诉求年轻选民确实有利,让国民党在年轻选票这弱区开发更形不易。

第二,他是现任新竹市长,也是《远见》杂志四连霸的「五星市长」,菱传媒5月民调也显示,林的满意度达57.88%,交叉分析可发现,自认接近与非常接近泛蓝的选民有30.81%与29.63%表示满意,中立选民满意度为44.94%。若以政绩、执行力作为诉求,林也有进取中间选民的可能性,也能和张善政任行政院长的政绩互争高远。

第三,为区隔张善政的团队,凸显未来性及相对年轻的特质,林的幕僚团队势必以年轻专业人士为主,企图与张善政「马政府前政务官团队」形成「世代落差」的即视感,深化进取中间及年轻选票,扩大战果。

第四,桃竹连动战略,林和有合作默契的竹市参选人沈慧虹搭配竞选、政见串连,跳脱单一视角框架,或许有利相互拉抬,出奇制胜。

第五,现任市长郑文灿为取得2024总统大选门票,势必全力辅选,遑论中央与地方行政资源的挹注,林都可能如虎添翼。

即便如此,林智坚的弱势及风险仍然明显。首先,「空降」、「不尊重桃园人」的负面观感,和国民党徵召的张善政差不多,但张至少还强调「在渴望园区工作12年」的论述希望和桃园连结,降低空降感;反观林除空降外,还多了个「落跑市长」的标籤,毕竟现今选民自主意识强烈,政党布局参选人若只为胜选考量,选民真吞得下吗?这当然会影响林的选票开发。

其次,林智坚之前信誓旦旦推动「大新竹合併」,中央亦倾尽全力为其助威,但在野质疑「英人设市」,《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径付二读失败后,林宣布弃选大新竹市长,但又宣布成立「大新竹合併升格专案办公室」,被徵召后又说「他会持续推动(合併)」。这不仅会被质疑林选桃园仍是党中央为他「量身定做」,就是要给林位子外,更会被人质疑「要选桃园,还『捞过界』管大新竹合併,难道要做『太上市长』?」都有角色错乱之虞。

再者,林被徵召仍是「小英意志」的贯彻,党内仍有公开反弹,甚至扬言不排除参选到底的声音,绿军在桃园面临和蓝军一样可能分裂的潜在困境。此外,沈慧虹目前太弱,虽可和林协同作战,但若声势拉不起来,恐拖累林的选情。最后,民进党防疫失灵,整体环境不利绿军,若无振衰起敝的良策,林就算再强,也可能英雄无用武之地。

(作者为中国文化大学广告学系专任教授兼系主任)

#林智坚 #张善政 #选民 #桃园 #桃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