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的九合一选举,蓝绿白在各地的选将陆续出炉。但很遗憾的,国民党似乎还没习惯在野模式,除了立法院党团及党中央仍持续对民进党执政进行强力监督外,甚少有候选人敢勇于对民进党中央或地方的执政表现进行攻击。

或许个别候选人忌惮看不见的1450,担心无法应付排山倒海而来的网路攻势,但整体国民党候选人越是佛系的选战策略,越是会称民进党的心、如民进党的意。少了在野党唤起民眾对执政成绩的检讨,执政党更可利用执政资源与优势,轻松延续政权。

我国的选举时程是中央与地方每四年轮流改选,每两年间隔举行。换言之,每一次的间隔选举都可视为选民对执政党的信任投票与下次大选的前哨战。依此逻辑,朝野阵营都应利用定期改选的机会,好好唤起选民对过去两年施政满意与否的印象。因此执政党倾全党之力,每个代表党参选的候选人莫不隐恶扬善,穷尽全力替党宣扬政绩、攻击在野党;反观,身为最大在野党的国民党候选人却是缺乏论述,甚至连发动议题攻击的能力都乏善可陈,依旧坚信独善其身的传统选区经营之选举策略,两党候选人素质高下立判。

殊不知,随着社会型态变迁,传统式的选区经营已无法接触到年轻选民,派系影响力早已式微,空战对选举的影响力也远大于陆战。选对议题捉对厮杀才能吸引选民目光,候选人如果没有掌握议题的能力,被选民淘汰也只是早晚的问题。

民意代表最基本的能力就是为民喉舌;即便是民选首长也应是苦民所苦。最近两年国内也并非没有值得唤起选民重新思考的选战议题。诸如莱猪、核食、低薪高房价、疫苗採购、黑心快筛剂,甚至整个防疫政策等等,都有政治攻防、讨论的空间。

国民党不要忘记当前的政治局势,除了执政党外,还有另一个虎视眈眈,希望取国民党而代之的民眾党。如果国民党候选人不懂得透过与执政党议题攻防唤起选民注意,并适当与民眾党进行选票区隔,不但错失利用论述感动人民的机会,更无法彰显自己有能力为民喉舌,自然也无法获得选民认同。

民主的基石在于公平的选举制度。人民透过定期与制度性的改选,对民选官员课以政治责任并赋予执政的正当性。但当在野党候选人一再忘记在野党应有的职责,所有人都寄望弃保、责任里配票或是母鸡带小鸡的选票外溢效应而当选,其实就没有资格怪罪选民创造出民选独裁制度。

如今,民进党的策略就是要透过1450压低反对意见,国民党若是害怕被1450攻击而噤声,民眾党势必趁势而起,取代国民党成为人民的新寄托。

(作者为立法委员国会办公室主任)

#国民党 #选民 #执政党 #攻击 #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