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蝴蝶效应,正是见微知着,源于某位气象学家无意间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将能带动整个系统长期且巨大的连锁反应,某种程度上呼应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说明了一系列事件的连锁反应中,初始阶段微小的力量,往往扮演着关键无比的角色。
政治不脱此道。回想四年前,高雄市长陈菊风光北上接任总统秘书长,看似无碍于绿营早早「内定」的市长交棒期程;而所谓的市长党内初选,对绿营而言不过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党内民主」、「民主集中制」,走走形式过过场罢了。
只是谁又能知道,陈菊一北上,有如潘朵拉的盒子被掀开,理应是「八个罈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的市政破口,逐一公诸于世,导火线当属当年八月水灾,一场雨却下出逾五千个坑洞,高雄「天坑之城」恶名不胫而走,三个月后让民进党痛失长期执政的精神首都高雄。
如今不过四年光景,歷史似乎又将如实重现。国民党市长参选人柯志恩初来乍到的第一天,办妥户籍登记正要上工「认识高雄」之际,就在办公室巧遇停电,让柯大嘆停电是否真是「高雄的日常」。
事件经过媒体採访报导后,台电紧急出面说明原因试图灭火,却也引发高雄停电频率消弥之议论。实则早在三月多全国大停电连连后,经济部就端出全台近十年停电次数,从21000件降至去年9000件的「政绩」自我标榜。
然而如经济部说法属实,台电同月公布的《110年电业年报》在系统可靠度表单中,却清楚载明110年度全台的每户平均停电次数实绩值是1.129、上一年度为0.238,年度差异高达374.92%。110年度的每户平均停电时间实绩值是62.026、上一年度为16.047,年度差异高达286.53%。至于为何台电公布的数据与经济部停电次数两者间的事实差距如此迥异,呈现出令人难以理解的「自我矛盾」,让全国停电次数减少,停电平均次数与时间却变多变长,难保又是双方通力掩盖停电概况,却仍旧得在玩弄数字后现出原型。
诚然停电责任不在地方政府,但台电高层酬庸者必须开始担心饭碗不保的问题。在中央、地方高雄皆绿营执政的现在,看似「小小的停电」,不仅可能让2018因高雄水灾五千天坑之不治,造成全国各县市选情崩盘的歷史重演;而执政党因错误能源政策所埋下的大停电危机,更像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让执政党付出代价。
果真如此,则柯志恩无意间让「停电」与「高雄的日常」形成连结,极有可能将再度印证蝴蝶效应的无所不在。(作者为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