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2022上海台北城市论坛」以视频会议方式成功举行。从2010年首次举办至今,「双城论坛」之所以从未中断,是因为两岸城市交流有着不竭的动力和需求,也给两岸支持和平、期待交流的民眾更大希望。

「双城论坛」聚焦民生、城市治理和人文交流,是两岸城市治理中都关切和需要的议题。通过「双城论坛」分享城市治理经验、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已成为两岸双方城市进步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每次论坛两岸双方都会根据需要签署交流合作备忘录,这些备忘录涵盖着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智能交通、青年交流等诸多领域,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推动力。尤其是上海市有诸多台胞长期居住,与台北早已形成「一日生活圈」,通过「双城论坛」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地交流互动,在城市治理的新理念、新思维、新做法上双方均有需求、收穫和提高。结合歷届「双城论坛」的主题及取得的成就,不难看出它在两岸交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尤其是城市交流合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两岸交流的重要渠道,「双城论坛」是两岸现代化城市发展高水平的两座典型城市上海、台北轮流举办、交流互动的平台。它用城市交流的方式淡化和迴避了两岸敏感的问题,务实地集中精力解决两岸城市治理中的问题,在交流中凝聚共识,不断巩固和拓展两市各个领域的合作,成为两岸城市交流合作的典范。无论是国民党籍市长、无党籍市长还是台湾民眾党市长,只要认同两岸共同政治基础,只要认同「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只要心中有民,愿意为促进城市的发展「取经送宝」,愿意通过两岸城市交流贡献力量,「双城论坛」就能举办,就能成功,就能解决问题,就能为民眾所称道。十三年来,「双城论坛」之所以砥砺前行,不因台北市政党轮替而中断,正是因为这一原因。

「双城论坛」也是两岸交流的晴雨表和温度计,一直是两岸交流的重要观察指标。儘管「双城论坛」十三年来从未中断,不过每届论坛均有故事,尤其是2016年后,每届均有杂音阻挠论坛的举行,但每次均未能阻挡其顺利举行。这表明,两岸具有典型性的两座城市中,和平发展、交流互动是主流民意,互相学习、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主流民意。也正因有主流民意作强大后盾,「双城论坛」才能不间断地进行,两岸城市交流才能不断取得成绩,形成良性循环,促使其持续举办。

本届「双城论坛」双方都释放了善意。城市层级的主要问题是城市治理,而非作出最高政治判断。但上海市和台北市作为两岸的焦点城市,一举一动都会被赋予高度的政治符号与意涵,并因此受到高度关注。回顾每届论坛的歷史不难看出,两市均发挥了高度的政治智慧,用妥帖的表态方式维护共同政治基础,在求同存异的原则下推动论坛的顺利举办。

当前,民进党当局不断抹黑「九二共识」,国民党内也出现在「九二共识」上开倒车的现象。为不给民进党当局攻击的口实,上海市长龚正在此次交流中并未提及「九二共识」,这也是上海市长连续第三年未提「九二共识」,但这不代表「双城论坛」可以无原则地举办,因为龚正市长今年首次用「两岸交流离不开共同的政治基础」这一说法表明「双城论坛」举办的原则。这充分考虑了当前岛内的政治气候和台北市同行的处境,表达出上海市对岛内兄弟城市的善意。台北市长柯文哲在岛内重重压力下,儘管没有再次提及「两岸一家亲」,但是其以往的表态已表明态度。今年他并未表明不认同这一理念,但再提「两岸五原则」(互相认识、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互相谅解),并表明「相信交流比交恶好、对话比对抗好、友善比仇恨好」,这是另外一种表达台北市民和市政府希望两岸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和两岸城市交流继续的方式。这些善意则释放出三重积极信号:

第一,双方对论坛均有需求。儘管受疫情影响本届论坛创下歷年最短时间记录,但依然签署了三项合作备忘录,这说明双城的会前沟通极为扎实、互动极「接地气」。「双城论坛」也成为在世纪疫情和台湾恶劣政治环境下推动两岸城市交流的重要指标和推手。

第二,双方继续本着「求同存异」的基本精神,在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上成功举办「双城论坛」。儘管双方都未用「两岸一家亲」「九二共识」等字眼,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仍是「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和「两岸一家亲」的重要理念。而且双方都採取了将心比心的换位思考方式为对方考量,表现出充分的政治智慧。

第三,表达了两岸两市克难前行的交流愿望。儘管当前两岸交流环境恶劣,但两市仍成功举办「双城论坛」,说明双方对交流均有需求,也体现出两岸对通过城市交流传递信息,避免因中断交流产生误判的期待,传递出两岸冷静理性的声音,它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两岸的紧张气氛,会推动两岸关系顺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前进。

「双城论坛」除上述「乐音」外,还存在一些「杂音」和隐忧。今年选举为「双城论坛」投入了不确定性因素。由于今年是「九合一」选举年,已经任满的柯文哲不能连任,未来台北市长面临换人、换党的不确定性,当前的候选人表态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隐忧。此外,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的「大内宣」,成为影响岛内政治力量在维繫双城共识、确保既有政治基础上的掣肘和挑战。这些都有可能是「双城论坛」的变数。

在两岸关系复杂严峻的当下,海峡论坛、双城论坛能如期、如约举办,给台湾支持和平、期待两岸交流的民眾更大希望。当前,在涉台外部势力不断煽风点火的大背景下,两岸关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岛内政治环境及世纪疫情导致两岸交流不断减少,此种状况下最易因信息不畅产生误解、误读和误判。只有两岸交流,互通信息,才能减少隔阂,减少误判,增进感情,增进互信,维持两岸关系的稳定性,维持两岸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

在民进党当局拒不认同「九二共识」共同政治基础,两岸官方交流中断的情况下,民间交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峡论坛和双城论坛为代表的两岸交流平台能继续存在,对两岸纾解民意上的误解和衝突,增进两岸民眾感情具有重要的指标作用。两岸交流的主流在民间,为此,还是要不断扩大两岸民间交流平台的作用,持续不断地鼓励、推动两岸交流互动,使得两岸融合发展更加顺畅地进行。(作者为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双城论坛 #两岸 #两岸交流 #举办 #九二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