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眾议院议长裴洛西来台掀起高潮,她坚决的意志和过人的勇气异于常人,而将她的政治生涯推上最高峰。她退休前展露姣好的背影,足堪名留青史。就她个人而言,求得了梦寐以求的happy ending,可是,中美关系遭受重创,两强原本脆弱的战略互信,由于无法管控分歧,未来势必走上战略互撞的险路。拜登总统和台湾的恶梦正要开始。

《西游记》第16回有一段:「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径转山洞而去。」这是成语「趁哄打劫」的出处,意思是指趁人忙乱,大动手脚,从中取利。裴洛西是趁着中美恶斗的乱局,看准两国领导人都对她无可如何,狠狠作了一场政治秀,结果赚得钵满盆满。这算不算是「趁哄打劫」呢?

拜登最近确是方寸大乱。面对裴洛西的访台之议,他陷入两难,如果执意反对,怕被讥评为软弱;如果慨然同意,强大的后座力不好收拾。但他内心应该是乐观其成的,因为他目前声望低迷,极可能在今年11月的期中选举中惨败。裴洛西看准了拜登的国内政治需求,来个惊天一击,既迎合了美国高涨的反中民意,也拉抬了拜登和民主党的声势,有助于扭转劣势。

美国《纽约时报》着名专栏作家佛里曼看穿裴洛西,痛责此行「无比鲁莽、危险且不负责任」,认定「台湾不会因为这种纯粹象徵意义的访问而变得更加安全或者更加繁荣,还可能因此招致许多恶果」。这不就是趁哄打劫吗?拜登确实被趁哄打劫了。诚如英国经济学人所说,世人看到,拜登政府在面对中国这个最重要对手时,步调混乱、缺乏方向感。

从美国的战略思维来看,裴洛西实在不该插这么一脚。白宫国安会发言人在裴洛西启程之际,被问到此行的军事威胁时就说了:「没必要搞到要打架、提升紧张。」因为「美国的一个中国的政策并没有改变。」既然一中政策没有改变,眾议院议长访台究竟要传达什么新的讯息?裴洛西此行并无建设性意义,更无战略性价值,只是她本人得分而已,却也提升美中台战略三角关系的紧张,好像已经不打架不能回復均衡状态。

这是事件的主角在趁哄打劫,另外有些小角色看到中美格斗激烈,以为可以趁机从中谋取私利,所以设法接近主角们,利用政客的投机心理,大肆操弄,引导事态朝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然后善加利用,获取私利。目前定居台湾的大陆89年学运活跃人士吾尔开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吾尔开希曾经是有理想的青年,后来藉着特殊身分谋求个人利益,导致声名败坏。他近数个月一直放话自己曾邀访裴洛西,获得正面回应。裴洛西早就访台意愿炙热,何需他以「台湾的立法院人权委员会秘书长」身分邀访?如果这类人对裴洛西访台有促进之功,其后座力对台湾造成的负面效应,他们是否也要承担其责呢?还是跟裴洛西一样,趁哄打劫,劫到的归于己,群体受损的责任全归于他人?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裴洛西 #趁哄打劫 #台湾 #美国 #拜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