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最近保证「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不支持台湾独立」的频率超过任何一段时期,但仍然无法管控美国眾议院议长裴洛西访台掀起的外交、政治风暴。美国精心设计的「护栏」无法适时发挥作用,第四次台海危机难以避免,没有护栏防护的台湾赤裸裸暴露在军事威胁之下,说明了民进党的「抗中」无法「保台」,只是政治神话。

政治神话 被飞弹戳破

自4日起在台湾周边海域6处「进行重要军事演训行动,并组织实弹射击」等同「全面锁台」演习,中共已发射11枚东风系列飞弹,其中4枚飞越台湾上空;两天来已有超过13艘军舰、68架次战机越过台海中线;演习场域逼近台湾,甚至已进入台湾领海。前所未有的军事报復行动涵盖了战略及战术目标,不仅升高对台湾的恫吓,也是向美国与日本传达警讯,这种「非战争的军事行动」更是未来武力犯台行动的测试。

中共是否能透过这次军演建构台海「新常态」、「新现状」仍有待观察,但中共强调的「没有什么台湾海峡中线」、「台湾海峡不是国际水域」、甚至挑战台湾的「领海线」不再是政治口号,而是中共控制台湾的手段与目标已近入新阶段,将充分掌握主动权、主导权与界定权,阻绝外部势力的干扰。

面对中国大陆空前的武力展示,美国第一时间的回应以「降温」为基调,从国务卿布林肯到白宫国安会发言人,统一口径美国的一中政策从未改变,也不支持台湾独立,同时参院暂停审议「台湾政策法案」,及推迟「义勇兵三号」洲际弹道飞弹试射,避免刺激台海紧张情势升高,但随着军演展开及中共进一步反制行动,美国立场渐趋强硬,紧张情势难以缓和。

大陆外交部5日更宣布升高对美国反制动作,取消安排中美两军战区领导通话,取消中美军事安全磋商机制会议,以及暂停中美禁毒合作及中美气候变化商谈等,充分显示了美中关系任何改善或合作必须以解决台湾问题为前提。

一场国会外交会演变成安全危机,说明了台海安全情势的脆弱本质,但美台过度以国内政治考量,短线操作外交政策难辞其咎,拜登以总统之尊不愿出面说服裴洛西取消或延后访问台湾,说明了他一切以11月期中选举为重,避免给外界他屈服于中国压力,以及民主党高层内部分歧的口实。

跨领海线 不再是口号

而蔡政府更是国内政治考量凌驾国家安全及对外关系,基于「抗中保台」、「亲美反中」的意识形态,以及急于扭转「论文门」及「球场门」对6都选情衝击,蔡政府高调配合裴洛西演出,如同美国媒体报导是「在伤口撒盐」,而蔡英文发表的因应国际变局3个基本态度根本迴避了最紧迫的台海安全危机。

在中共试射飞弹期间,民进党政府表现更是荒腔走板,台湾安全遭逢近年最大威胁,蔡英文仅发表一个「录影谈话」,国安团队如何因应也隐晦不明,相较于蔡英文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前就听取国安会因应小组报告,并作出具体指示,民进党似乎仍沉溺于裴洛西访问的激情之中。

美台都希望转换裴洛西访台为国内政治有利因素,但从地缘政治高度思考,则是高风险的政治赌博。美台可能研判在中共20大、习近平正式取得第三个5年任期前,中共不会轻举妄动,事实上,习近平也面对国内高涨民族主义压力,需要在20大前展现统一台湾的决心与能力,而裴洛西访台正是最佳机会。

除了展现武力投射能力外,中共也同步进行了外交、政治、经济、法律、及网路资讯战,为其企图改变台海现状的作为取得合法性、正当性,是典型「混合战」的运用。一般预期,中共反制裴洛西行动效应将持续发酵,虽然情势险峻,美方仍强调,美中沟通管道并未完全中断,希望护栏能适时发挥作用。可以预期美国的「一中政策」、「不支持台湾独立」将更为清晰,对台湾安全承诺继续维持战略模糊,同时台湾的安全形势更趋恶化,这就是台湾为裴洛西访问付出的惨痛代价。

#行动 #裴洛西 #中共 #护栏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