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来袭,万物齐涨,薪水越变越薄,反映出来的现实就是人民实质薪资倒退,痛苦指数一路提升。只是民眾实际感受经济很差,政府的大内宣却一再洗脑民眾,误导民眾经济或生活依旧很好,以及通膨危机无足轻重。只是物价飙升、民眾荷包缩水是不争的事实,官员对人民痛苦无感无为,最后苦果还是由人民独力承担!

尤其值得检讨的是,K型经济发威,产业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薪资所得也是富者越富、贫者越贫。换言之,生活痛苦指数对薪资偏低族群杀伤力更大。从主计总处发布110年家庭收支调查的数据来看,全国最高20%家庭与最低20%家庭的可支配所得差距增为6.15倍,创十年新高。换言之,贫富差距问题正在酝酿中。

结果,薪资上涨的好处与经济成长的红利,大多被少数高所得族群拿去,反倒是外食族、打工族、中产阶级的生活境况越来越差,物价大涨,蛋贵了、肉贵了、菜也贵了!购买力一路看跌,默默承受的不还是薪水变薄的百姓吗?

事实上,通膨蠢动引发的日常生活支出暴涨,对人民来说早已不是新闻,7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3.36%依旧在高点;加上外食费、肉类、蛋类、油料费、房租及家庭用品价格同步上涨,外食族叫苦连天,常在市场消费的婆婆妈妈们更是怨声载道。别忘了,七月份开始,部分电费调涨压力还没有转移到消费者端。

但这些问题,似乎只有位居高位的官员们听不见。加上疫情肆虐依旧,店家一间间歇业,市面冷清,听到政府还罔顾事实,狂讚经济表现亮眼、物价控制得宜,还说「台湾没有通膨问题」。主计总处日前公布今年1至5月全体受雇员工总薪资平均竟高达6万2736元,而有「不知今夕是何夕」之感。

殊不知,外贸数据再好,也无法掩饰通膨已损及庶民生活的温饱问题。年轻族群无缘无故就变穷,薪水往往月中就见底了,连想填饱肚子都难,到处可见「月光族」的悲鸣,尤其以食物类暴涨最严重。光以蛋价为例,从去年开始狂涨,产能不足,鸡蛋价格一飞衝天,一月每台斤价格新台币44元,到7月每台斤已涨到52元,去年同期价格仅32.35元,涨幅高达68%!

尤其,缺蛋危机频传,农委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狂开空头支票,都说即将好转,还辩称不缺蛋只是需求量大增;但撑不住蛋价还是猛涨,根本不见回稳啊!先是以清明节前鸡蛋供应将回稳塘塞;6月底又说鸡蛋涨价空间不大;接着再说八月缺蛋问题可望好转,怎么现在还是一副不受控的样子?蛋商到7月中下旬还一再表示「缺蛋缺很大」?

政府可以因应调节的时间这么长,农委会到底做了些甚么有效措施?还是祗知道摆烂,束手无策?蛋价一波波涨、物价一波波跟着涨,就算有朝一日真的蛋价回稳了,物价能够调回来吗?

总而言之,唯有官员正视问题严重性,前瞻提出因应方案才是问题的良解,而不是扭曲统计数据背后代表的意义,作为大内宣题材。

就以薪资为例,到现在官员还想继续罔顾现实,编织一些平均薪资持续上涨的数据与说法企图糊弄民眾吗?没有知识也该有常识,薪资名目成长、虚胖,实质薪资下滑、倒退噜,不正因为通膨作祟加上薪资水准原地踏步吗?政府除了知道预算大笔大笔的编、钱大笔大笔的花外,究竟做了什么?薪资成长牛步化有办法解决吗?无为无能的官员好歹做做事、想想办法,别再报喜不报忧了吧!

(作者为立委、律师)

文章来源:本文同步刊载于「观策站」:https://www.viewpointtaiwan.com
#问题 #通膨 #民眾 #物价 #蛋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