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1905年打败俄罗斯,白人优越的神话顿时破灭,东南亚的民族主义者备受激励,包括在英国殖民下的缅甸。日本一开头忽视缅甸,一度还打算以越北、及缅北来收买国民党在重庆的政府;等到日本在1937年对中国全面开战,西方国家的武器、及粮食透过滇缅公路源源不断运抵重庆,缅甸顿时成为必须征服的眼中钉。

德国在1940年先后攻下荷兰及法国,接下来是英国在敦克尔克大撤退,日本在东南亚放胆扩张。当时,日军已经占有中国沿海、甚至往内陆逼近,蒋介石的军队虽然有美国的撑腰,看来无力阻挡,日本原本不愿意得罪美、英。然而,由于德国久攻英国不下,觉悟自己必须先取下泰国、才能由陆地进攻新加坡。等到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不再瞻前顾后,进军缅甸不可避免。

这时,缅甸领导者对于如何达成独立,有南辕北辙的看法。左翼认为,虽然日本的威胁或可提供独立的契机,却很有可能换来新的主人,因此不如在熟悉的殖民体制内运作;特别是德国在1941年攻打苏联,战争已经演变为日、德、义法西斯政权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联盟的存亡之争,不妨暂时先与苏联的盟友英国合作再说。相对地,保守派则主张应该务实一点,儘管日本的作为有种种的不是,譬如在中国的暴行、又与威权国家德国及义大利结盟、及终极目标是征服世界,不过,还是有可能助缅甸一臂之力,因此主张结合日本来摆脱英国。

日本海军预备军官国分正三中尉跟妻子,早在1920年代来到仰光开牙医诊所潜伏,到了1930年代,开始接触缅甸民族主义者。由于当时陆军占优势,大佐铃木敬司看法相左,他在台湾盐水港制糖的资助下,于1940年化名南益世,以《读卖新闻》记者身分潜入缅甸接触主要政党,支持缅甸独立交换共同对抗英国。日本陆、海军在1941年判断时机成熟,商议共同成立情报站南机关,主要成员来自陆军中野学校训练的间谍。

被缅甸人民尊为国父的翁山(翁山苏姬的父亲)一开头的立场模棱两可,并未倡议寻求日本的奥援,而是寄望中国、或苏联共产党伸出援手。他在1940年风闻自己因为反英国殖民政府活动被通缉,于8月8日与同志薄彦昂佯装华人海员、仓皇跳上挪威籍货轮,在24日抵达厦门鼓浪屿的公共租界。两人久候毫无头绪,终于被日本宪兵特务找到,经过铃木敬司的安排,在9月27日出发转往台湾、飞到九州博多机场被拘留,经过情报确认,于11月12日到达东京羽田机场。

翁山在1941年2月离开日本潜回缅甸,号召「三十志士」前往海南岛三亚。经过半年训练,翁山等人于10月搭船前往台湾、在花莲上岸,转搭火车往玉里继续接受游击训练,待了两个多月,其中坦田在受训过程客死他乡。三十志士完成军事训练,年底搭船抵西贡、转曼谷,号召三千人组成缅甸独立义勇军,于1942年随日军主力攻入仰光。由于英军在破坏基础建设后逃之夭夭、缅甸政府跟随撤往印度曼尼普尔,缅甸独立义勇军扮演接收的角色。终究,三十志士有23人经歷大战经幸存,日后扮演重要的缅甸军、文角色。(作者为东华大学民族事务暨发展学系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缅甸 #英国 #日本 #独立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