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部宣布调涨明年基本工资到月薪为新台币2.64万元,调幅为4.56%。此次增幅与额度虽非歷年最高,但主要延续蔡政府连续七年调涨基本工资的基调政策。
惟要注意者,一是产业近年受惠中美贸易战、疫情带动经济成长,甚至今年人均估破GDP3.6万美元,而政府的基本工资增幅是否公平合理的反映劳资在生产投入的付出程度?亦即基本工资增加幅度是过多或者不及。二是现行国内就业市场中,多数劳工工资远超过基本工资,领取基本工资者属于少数,调整基本工资确实有助于保护特定族群劳工;然而因调整基本工资属于普遍性制度,所有产业均会因此增加生产成本,对于部分竞争力不高的传统产业而言,可能造成严重影响,两者呈现零和关系。
尤须一提,政府正因缺工而提出「基本工资补贴」方案,原估66.3万名劳工受惠、预算匡列35.46亿元,但最后受理18780案,拨付金额仅约4.23亿元,占原本预估的12%,不到2成。
一个政府出钱买单的政策,最后实施却是成效不彰,其根本问题某种程度上与基本工资调涨逻辑一致,需要的产业不在补贴方案内,不需要的产业看得到吃不到,明显呈现政府政策受惠对象以及产业需求两者之间产生乖离。
劳动市场同时出现「基本工资调涨」与「缺工」,反映出局部就业市场供需失衡,政府的政策却有僵化倾向,既无法在缺工问题上找到政策解方,反而因为「基本工资调涨」普遍性的特质,部分缺工行业更渴望外劳等补充性质的需求。反之,因基本工资增长,导致缺工产业先是增加成本,而其增加的工资一样无法吸引本国劳工投入,甚至更加仰赖外劳需求,反而加速与扩大了「缺工」问题与规模。
另外则是企业面对基本工资调涨,同时间又面临目前通膨与升息环境的长期化,均会大大加重企业经营成本,一旦经济开始下行,基本工资调涨政策将同时导致「缺工」、「歇业」、「失业」同时在不同产业的劳动市场同时发作的共伴效应,政府必须严肃预期因应。
在选前宣布基本工资调涨,本就很难不被怀疑是政治考量,但更长远来看,此种在政治上缺乏调降动机的政策制度,一旦层层加码成习,在经济成长期间或难看到弊病,倘若景气反转,政府必然从公亲变事主,不啻是作茧自搏。(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