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发展部挂牌至今仍争议不断,除了预算、组织、人事任命等因素外,首任部长唐凤的领导力及治理能力也备受质疑。
姑且不论数发部「非典型」命名及组织架构等令人不解的功能外,唐凤至今未能说明数发部的愿景、长中短期发展方向及目标、跨业及跨部会整合机制、产业发展目标等项目。近日来又提出网路智慧「奇点」的概念,殊不知奇点是「技术驱动」的产业发展(非产业或经济驱动),数发部规划了什么尖端智能技术来促进台湾奇点经济的发展?数发部有何能力达成这样的目标?
数发部最原始的设计号称要搞资安及治理,随后又加入了诸多非资安、智能产业发展/元宇宙的新布署,新科部长难道不知以随机运算(Stochasticity)为基础的智慧技术本身就跟重视纪律及伦常的政府部门「格格不入」吗?数发部似乎活在自己的独立的宇宙空间里,花费200多亿预算,但以电玩竞技的心态笑看台湾产业发展的未来?
在被选举搞得乌烟瘴气的社会氛围中,政府领导力的问题再次被提起。在所有中央部会中,数发部的设置与规划显得最为突兀!在前瞻远见(Visionary)、规章设计与规划(Bureaucrats)、政策执行力及治理(Technocrats)等三个层级领导力的平衡中,数发部的领导力到底属于那个层级?数发部有何领导力能克服智能元宇宙产业带来的混乱而回归高纪律的政府管理呢?
搞资讯及智慧科技的人似乎都有一个错觉,以为人工智慧、区块链、元宇宙等智慧架构可以独立于实体科技而存活,以「嘉年华会」及譁眾取宠的姿态大搞产业协会、创新平台、孵化加速等活动,在蹭了政府的预算之余,在同业互相取暖拉抬中而产生了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觉。
事实上,所有智慧科技都是「致能」的技术,硬软互动与合体是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就像物理学中数学工具的角色一样。分散式「致能」加上随机机制使得智慧科技高度碎片化、切片化,必须依托在实体产业上才能茁壮发展形成结构上的优势,故现今诸多独角兽智慧产业都是透过这样的「异业结盟、共生」机制而迅速形成市场规模及寡占的地位,其中专业化、客制化、平台化都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这些事都是政府机构难以办到的!
另外一个重大的科技问题就是:发展智慧科技到底需不需要跨业的专业知识呢?数发部到底准备如何跨业整合呢?智能技术到底是技术导向,还是市场导向呢?编列了数百位聘雇人员中有没有包含其他专业领域的人才呢?包括成熟、技术共同认知程度高的传统工程应用领域、弱智能/强智慧/元宇宙开发人才、新兴产业专业人才(如精准医疗及标靶治疗、量子演算、新兴能源技术等领域)等。这些各个产业专业人才是聘雇、专职,还是透过特别机制与其他「国家队」结盟来共襄盛举呢?数发部又打算如何治理「虚实结合」的新兴产业呢?
当整个世界都因疫情与乌俄战争搞得很乱,身处智慧技术驱动的产业转型时代中,眼见数发部以打电玩、搞游戏的轻率心态来搞产业发展是场悲剧!而智慧技术的随机心态及方式处理政府部会纪律与治理更是荒唐!台湾的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值得「另类」的深思。(作者为阳明交通大学退休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