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长民进党籍参选人陈时中政策影片出现厕所偷窥桥段喧腾一时,即便公开道歉却仍不忘抨击对手「光责备不会当选」,这类拿犯罪当创意的竞选广告背后,突显的是国内「变态扩散」的社会现象。

竞选广告在民主国家已经成为一种宣传手段,目的是让参选人变成可销售的商品,也将带动社会支配性的价值与观念,最终形成一种意象驱动投票行为;如今这支政策影片却在陈时中竞选团队审稿通过,无疑显露心理扭曲的变态价值。

法国60年代的学者傅柯在《性史》提到18、19世纪以前,违反「婚姻合约」或是寻求「怪异愉悦」都被视为同一种该谴责的行为,直到性论述揭橥,婚内性的谈论反而付之阙如,变态性的孳生后续成为讨论焦点。陈时中的竞选团队会让这支「免治马桶」偷窥影片做为竞选广告而「集体失智」,主要在于符合「政治价值」以及违反「法律行为」被分开处理,导致个人参选的欲望秩序逾越法律界线,最终跳脱伦理常轨而遭受批判,凸显一种性别霸凌的「变态扩散」。

根据卫福部统计关于性骚扰在去年成立件数已经超过千件以上,身为政治人物理应受到严厉批判,尤其是在教育系统产生一种模仿效应,恐将合理化变态者的行径。

陈时中政策影片无疑形塑「变态扩散」,传递一种心理扭曲的负面价值,若让这种「怪异愉悦」染指社会系统,即便公开道歉也已覆水难收。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变态 #厕所偷窥 #陈时中 #价值 #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