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在印尼举行的G20元首峰会上,中美领导人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会谈。据报导两国重启对话,双方的沟通「坦诚、深入、建设性、战略性」。会后,拜登强调美国不会寻求与中国发生新冷战,不会拉拢盟友抗衡中国,也不会与中国发生衝突和脱鉤等。
两周后,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MIT发表演讲,也强调美国不会与中国经济脱鉤,中美贸易金额从50年前的470万美元,指数增长到今天的7500亿美元。如今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这些贸易支持了75万美国人的就业。从中美贸易获益的不仅是大企业,更包含2万5千家中小企业,总计在去年对中国出口了330亿美元的产品。但同时她也强调,美国必须採取更多措施来对抗中国,例如加强出口管制、投资审查和强化供应链弹性等等。
貌似两国关系出现和缓迹象,然而中国毕竟是拥有数千年信史的文明,对「缓兵之计」、「口是心非」的战术拖延不会毫无认知。例如,「白纸运动」中外力介入的斧凿痕迹,美国各地奔波拉拢盟友向中国禁运高科技产品,又组织五眼联盟、QUAD、AUKUS以及多国合作的军事演习,在欧洲、中东、东南亚、日韩进行的「价值观外交」,种种「项庄舞剑,意在何方」,各国心知肚明。
美国在四处进行合纵,希望各国一起「脱鉤」中国。然而只以对付他人却无互利基础的合纵,实在难以战胜「合作互利」的连横策略。三年全球疫情近尾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第一个外访,就是在中亚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上合」从最初成立时的6个成员国,发展至今成为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9个对话伙伴的21个成员国的区域组织,总面积3600万平方公里,约为亚欧大陆总面积的65%;人口34亿,约为世界总人口的43%。既有天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有制造业发达、市场广大的国家。此外,中国也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的创始国,包括东盟十国及日、韩、澳大利亚等国。再加上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等「金砖五国」,以及「一带一路」的贸易与基础建设合作,各种连横战略都是为了争取彼此更好的发展。反之,西方世界占全球人口仅八分之一,就算联合封锁或制裁中国,成效恐怕也令人成疑?
过去四十年的全球化分工,成功创造了效率极高、十分复杂的生产供应链。也不过就在几年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还是这个精密分工体系的超级粉丝,然而最近他今非昨是,在11月初的专栏文章中认为,「中国出走」(Chexit)将是2022年歷史发展新形势的关键词。因为中国结束过去40年与西方经济的稳定融合,而在今日却因走错道路而失去了美国的支持。
其实佛里曼文中说的一些中国「失去美国」的所谓趋势,早在他写《世界是平的》等书时就一直存在。如果当时都照样可以全球化,而今日却成了「脱鉤」的理由,那只能说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如果那些政府过度介入经济的例子可以成为「除了中国,哪里都行」(ABC;Anywhere But China)的理由,那么一样政府介入程度高的新加坡、越南,甚至欧洲国家(空中巴士、核能、绿能),以及最近立法大量介入电动车以及半导体晶片补贴的美国,都要被排除在企业投资的国度之外了。
其实佛里曼没说到美国「脱鉤」的核心因素,还是坠入「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的霸权心态。然而,正如美国总统拜登与商务部长雷蒙多所言,广泛的全面脱鉤确实不可行,因为一旦全球分工中断,恐怕陷入比1930年代大萧条更可怕的经济寒冬。由于供应链打掉重建,相当于上下游及银行商业信贷资讯都得重来,大规模的失业、转业训练、再次就业过程漫长,生产力大幅降低、经济復甦会变得遥遥无期。
既然有互利需求的不能脱鉤,那么有竞争优势的才脱鉤,岂不妙哉?美国晶片法案的心态似乎就是如此。然而,晶片毕竟只是中间财,必须靠广大最终消费财的终端需求,才有生产的价值。只靠西方世界全球八分之一人口的市场,能支撑股价估值所看重的高增长潜力吗?一旦市场需求中断,晶圆代工的高毛利还能维持吗?美国大型企业原来获利最大的来源是品牌、通路,如今想投入耗水耗能的晶片生产领域,走卖肝的辛苦制造环节,真的符合经济学开山鼻祖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李嘉图(David Ricardo)所说的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法则吗?
全面脱鉤势必两败俱伤,但即使只在半导体领域脱鉤,也未必能符合美国利益,未必能维持美国领先地位。毕竟在航天太空、卫星定位、高铁等领尖端科技领域,中国大陆已经证明,拥有最广泛制造业产业光谱的经济体,即使在某个科技领域被封锁之后,只会更猛烈更迅速地加大投资研发,反而带来持续进步的科研成果与经济繁荣的果实。
未来可能的发展会不会与佛里曼观点刚好相反?心里热衷脱鉤,但却言不由衷的美国,在如此多的立法补贴国内产业,打压国际竞争的2022年,成了后世歷史学者分析「美国出走」(USexit)的关键一年?(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系副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