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蔡英文的「备战」二字中,其实我嗅出了战争的烟硝味。台湾固守孤岛,能自保已经万幸,当然不可能派兵出征,因此,「备战」就是等如积极因应即将可能爆发的兵燹,而且是以台湾为战场的。

「战备」与「备战」,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战备」是必须在承平时期,就应积极训练,以防一旦擦枪走火、事发仓促,仍然可以因应的防范措施,这也是当初义务役必须有2年,甚至3年的原因。役男受过2〜3年的军事训练,虽未必能够达到正规军的水准,至少还可以充作「后备」。但自从2000年开始,逐年递减,到2013年,则仅仅剩下4个月。4个月的军事训练,成效能有多大,这是眾所皆知的,更何况,还有替代役一项,简直形同鸡肋,若有而实无。

这群「后备」人员,其实是无法上战场的,真正能赴第一线作战的,恐怕只有正规军,目前台湾约有将近19万的部队,这才是主力,但也不可能出境攻敌,只能固守前线。但是,近几年来,国军的训练与资源能力,逐年削减,「能战」与否,在大多数人心中,向来是存有疑问的。换句话说,在「战备」上,其实还是有待加强,必须有连续多年的精实计划及步骤的。

「战备」当然除了军事人员外,更重要的是武器装备,在台湾不具有研发能力的情况下,只能仰赖美国,但其所愿提供的军备,其实不但价格高昂,且往往未切实用,与对岸相衡,优劣之势明显。在「战备」未能充分齐备下,突然宣布要「备战」,其实是有点「驱市人而战」的,「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难道真的要让这些后备军人奔赴前线吗?

「备战」者,「准备战争」也。我们真的「准备」好了要与对岸开战吗?果真开战,战场一定是在台湾本岛,无论是否能够打胜仗,都将是玉石俱焚的局面,台湾至少将后退50年以上,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的。

「备战」是紧急情况,迫不得已的,是在「和平」已无任何希望,不得不挺身而出,做自我捍卫的。「没有人希望发生战争」,这就是「避战」,这就是「和平」,试问,我们对和平尽过怎样的力量呢?「备战」是已经准备要打仗了,又岂能「避战」?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备战 #战备 #台湾 #战争 #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