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型组织以共同信念为核心,非以权力或职位为核心。圆型组织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部门都以信念为中心来运作。圆型球体的每一个点都可以是中心点。当资讯越来越透明,人与人之间越强调平等、自主、专业分工的今日,当代组织正朝向圆型组织发展。
圆型组织如何运作及实现?
当一个企业组织或宗教、NGO组织越来越大之际,他们是选择走向圆形组织,让圆心上的各个点都得到赋能?还是慢慢将权力集中在一个人或者少数人身上?一个社会性或经济性的组织扩大时,权力越往上层走,就越像圆锥型,是类金字塔型的组织。金字塔形的组织很难持久,权力越集中越难持久。为什么?因为领导人不可能什么事都知道,不可能什么事都能够做对决定,而是需要依靠很多人来共同执行与决定。
当组织越扩大,权力通常会慢慢集中在上层,而不是往下放;这是金字塔组织。罗马帝国从凯萨之后,版图扩大及于欧陆及英国之后,帝国从共和制走向帝制,不到四百年西罗马帝国就瓦解了。东罗马帝国持续一千年依靠基督教的信念,统一维繫着东罗马帝国的团结。组织越大,领导者经常希望经由更严格的控制以维持组织的有效治理,实则「信念」比起权力对于治理所产生的效益更大。
组织越扩大,越强调信念的持守,权力就越能往下放,就越靠近圆型组织。
圆形组织第一个要件就是「平等」;平等亦即在信念及共同的价值中平等;平等并不意谓着职位平等、薪资平等,而是信念与价值的平等。一个医院需要医生来治病,需要护理来照顾病人,需要清洁工来整洁病房;没有一个人愿意住在骯脏的病房里而能健康地出院。医师、护理与清洁工的专业不同,但是他们「为病人服务」的信念是相同的。在圆型组织之中,基于共同信念,人人各职所司,自主负责,互相协力,这是真正的平等。
圆型组织要达到人人都可以成为中心的前提就是「平等」及「赋能」。圆型的组织「赋能」十分重要;赋能,让人人都在自我的专业上达到最高的标准,才能实现人人都可以成为中心的圆型组织之理想。而赋能的前提就是平等,让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学习与成长,充分的展现自我的能量,不会因为权力,或领导者的个人喜好,而扼杀成员自我发展与成长的机会。如果没有平等的精神与体制,就不可能实现赋能。同样地赋能才能实现平等。没有赋能,组织里的同仁就无法「自主」;因为他并不受到充分的尊重,只是听命行事,不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不能独立判断,就不可能建构具备水性的、液态的以信念为核心的圆型组织。
圆型组织的必要前提是「平等」、「赋能」,然后「自主」。自主意味着依循信念与价值的模式,成员能够自主的判断什么是当为?何者不当为?何者如何为?
我所投入及研究的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创办人证严上人将慈济组织称为「立体琉璃同心圆」的四合一组织。四合一组织是合心、和气、互爱与协力。在一个大都会区如台北市,由最资深的志工组成「合心」团队;第二圈以一个行政区如内湖区、文山区的志工组成「和气」团队;第三圈几个里合再一起组成「互爱」团队;第四圈每个里组成「协力」团队。「合心」是最资深的志工们以信念及经验陪伴带领其他志工成员。「和气」负责活动的整体规划;「互爱」负责分配工作;「协力」负责调度人力在第一线执行服务工作。当「合心」成员回到自己的邻里社区,他们一样接受「协力」团队的调度,在第一线服务。和气、互爱成员也是一样都接受协力团队的安排在第一线服务。这是无上、无下、非上、非下,人人平等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这是以信念为核心的圆形组织的型态。
慈济的立体琉璃同心圆的「四合一」组织不是四个阶层,而是四个平行,是一个圆,每个圆的点都接触到第一线的需求,执行第一线的工作。当某地发生灾难时,当地慈济志工看到社区有灾难,立刻启动救灾,无须先请示总部,无需请示社区领导人,而是依照慈济的价值与信念,直接启动紧急赈灾的行动。如果是慈济的管理是传统的金字塔管理形式,遇到灾难需要层层上报,将大大的延误救援时间。志工能自主、自我启动,而无需被动员,是因为深化信念与长期赋能的结果。
「平等」、「赋能」、「自主」、「协同」、「共责」是圆型组织的五大条件。自主需要协同,协同需要包容与谦让。大家在自主的同时能够协同,做你、我各自的搭檔,信任彼此,不推卸责任,这才是真正的水性的圆型组织。在协同组织的理论里面提到是「价值分享」、「资源分享、「成果分享、,不坚持己见,是协同的前提。而协同更重要的是成员之间的信任与情感。协同如果只是规则,那是硬式的;固然规则是前提,但是情感的交融是协同更重要的基础。一个组织当中的成员能够互爱、互信才能够协同。通常这需要组织里的领导人创造这种互爱的氛围,真正关心每一个成员的生命需求,关心每一个人自我的成长,是互爱的具体表现。
成员在组织里觉得被接纳、被成员尊重、被成员疼惜,当有任何的事情发生,他们都会互相协同。慈济急难赈灾经常动员十多个国家地区的志工,到达某一个陌生的灾难发生之地,这些志工成员很多彼此可能互相并不认识,但是穿上制服——蓝天白云,他们会奉行共同的信念,遵守共同的原则;这种互信是基于彼此的信念;这种互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能自爱,都能守住规则。因此爱与原则是不可分割的。
圆型组织的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组织的任何一件使命中人人都有责任,这是「共责」制。共责并非不分工,而是要就像水一样,哪里有需要,水就往哪里流。一个液态的组织,一个圆型的组织不应该是硬式的一种职位分工,而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尽其所能的补位,哪里有需要他,就自主自动的协同在那里服务。这并不是逾越权责去干预别人的事务或工作,而是当发觉由某一处无人关心与负责之际,组织成圆都愿意主动地提醒、关心、行动。只要这项关心与行动是出于无私,出于互爱,出于信任,就不会产生权责互相冲突的问题。
组织当中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好或坏,究其实都是成员共同创造出来的结果。每一个成员对于组织的最终结果都有一份责任,人人都觉得对组织对成果有一份责任,就能够尽其所能的做好自己负责的事务,也能够在任何时候协助他人完成事务,这是一种利他、协同的精神。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当圆型球体中的某一点需要协助的时候,圆型组织中的每一个点都以他为中心,共同来成就、协助他完成任务与使命。这就是建制圆型组织的条件及理想。
(作者为哈佛大学文理学院CAMLab特聘学者)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