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眾议院议长麦卡锡表示,现在没有任何排定访问台湾的行程,并同时强调,「中国永远不能告诉我哪里可以去、哪里不能去」。麦卡锡访台潜在风波的警报似乎暂时解除,但他未来以议长身分访台的可能性并未排除,潜在的外交军事风暴仍在酝酿中。最具争议及令人忧虑的是,在民进党政府的决策思考过程中,美台关系友好的表象与政党利益凌驾了国家利益与人民安全福祉。
国家利益应重于一切
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unchbowl News上月23日率先披露,美国国防部正在为麦卡锡台湾行作准备,可能在春季成行。虽然这个消息不令人意外,仍在台北及华府引发关切。大陆军事专家则放话,到时将会比裴洛西访台採取「更加全面、震撼的行动方式」、「借势把反台独军事行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去年8月初,裴洛西高姿态访台受到蔡政府高规格接待,中共採取反制行动,在台湾周边海域进行海空联合实弹演习,台海紧张情势急遽升高,导致第四次台海危机,现在中共军机飞越台海中线、扩大台湾周边军事行动与演习已成为「新常态」,美中关系更是跌落谷底。
以美国政治三权分立原则及当前华府极端反中的政治氛围,拜登政府无力阻止政治立场对立的麦卡锡访问台湾,白宫与国务院只能重申,任何议长都能自己决定出访,国会是平等且独立的政府部门。也因此有传言,裴洛西与麦卡锡访台消息均事先曝光,就是由认为访问具高度风险的国务院官员泄漏,希望「见光死」可以阻挡访问。
美国眾议院议长访台更与国内政治有密切关联,美国即将进入总统大选年,麦卡锡要藉访台彰显他个人与共和党的强硬反中立场;但另一方面,麦卡锡是经过4天15轮投票才产生的「弱势议长」,上任不久就贸然访台将是场政治豪赌,若中共採取更激烈的报復行动,造成台海情势进一步恶化,甚至破坏台海现状,麦卡锡将承担所有风险与后果,因此对访台时机更为慎重,应会避开最敏感时刻。无论如何,个人政治算计与国内政党角力才是他的首要考量,台美关系、台湾实质利益则属次要。
反观民进党政府总以美国议员访台频率增高,作为台美关系空前友好的表徵,但国会通过的友台法案及议员访台始终局限于政治象徵意义,对提升台美关系、加强高层官员互访、出售先进武器、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重大议题并没有发挥积极作用。美国国安及涉外事务固然属于行政部门职掌,国会仍然拥有监督、立法、预算、拨款权,麦卡锡等重量级议员对深化台美关系可扮演重要角色,并不一定要亲临台湾才能达成。
莫忘裴洛西前车之鑑
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警告,麦卡锡若访台,将如同裴洛西般,「既不负责又不顾后果」;裴洛西访台导致兵凶战危,台湾首当其衝,到底从中得到何种实质利益或好处?蔡政府无法记取过去的惨痛教训,对麦卡锡可能访问看似审慎,实际上还是同一套思维,「亲美反中」、「唯美是从」主导了决策方向。
裴洛西访台对台海稳定与台湾安全带来重大衝击,台湾全面加强战备,打造成「刺猬岛」,延长兵役都是后续效应,民进党的「抗中保台」神主牌也因此破产。裴洛西风波尚未平息,又传出麦卡锡计画访台,使民进党陷于尷尬局面,既不能、也不敢说不,只能採取观望、迴避的态度,过去习惯大事宣扬重量级外宾来访现在却变成三缄其口。
在麦卡锡宣布现在没有访台行程后,民进党以为雨过天晴,得以解套,刚出任行政院长的陈建仁第一时间回应,麦卡锡对台湾相当友好,台湾欢迎他,但相关行程尊重他自己的决定,蔡政府显然过于乐观,甚至可能误判情势。
麦卡锡的谈话没有排除在议长任期内访台的可能性,台湾仍需做周全的准备,若重蹈裴洛西覆辙将造成更大伤害。政治领袖必须认知,国家利益及人民的安全福祉才是施政最高目标,百般迎合美国政客需求不符合台湾利益。
亲美是台湾朝野最大共识,各界也欢迎麦卡锡等友台人士来访,只是在最敏感时刻需有特别考量与处理。麦卡锡访台并非死结,当美中战略竞争趋于和缓,两岸关系得到改善,自然可营造有利的氛围与条件;在此以前,执政的民进党必须要有向麦卡锡说时机不宜的勇气。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