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城市》数位版重新在电影院上映。蔡总统在脸书发声:「这个周末,邀请大家走进影厅,了解台湾的歷史,记住这块土地的故事,一起守护我们得来不易的民主自由。」228事件迄今77年了,社会的伤口一直无法痊癒,就是因为人为的操弄,时间一到就戳破新长出来的嫩肉,继续吮吸养分。
1989年《悲情城市》上映,因为是第一部涉及228事件的电影,讲述1940年代一个台湾家庭如何被卷入「白色恐怖」,挑战了当时台湾社会的禁忌话题,获得热烈的迴响及讨论。34年后的今天,相关资料及檔案相继解禁,台湾史家发现228事件远比一般民眾的认知复杂得多。就拿《悲情城市》来说吧,影片中许多情节与史实不符,真要疗伤止痛,社会大眾需要真相。
《悲情城市》对陈仪政府极不友善,举口白为例:「像陈仪那种土匪也被祖国重用」、「六条船装满白米、糖运到上海赚大把钞票」、「还不是那些大官走私进来的,红包一塞,再多也进来」、「陈仪来多久?还不到1年,米涨52倍」、「我们的薪水涨多少?有涨一分半毛吗?」、「阿山院长一来接收以后,台湾人统统赶走,自己的老婆、舅子、外甥都叫来,现在整个法院变成他们家开的。」片中口白塑造了陈仪粗鲁无文、外省官员贪赃枉法、任用私人、不恤民生的形象,但这是实情吗?
史家张若彤细细翻找爬梳比对当时官方檔案及报纸,发现:陈仪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与前总督是校友,是知日派。抵台当日《民报》头版报导「民眾数万夹道相迎,汽车百辆排成长阵」。当时报载「11月以降,国内什货菸酒等物,由民船源源运至。因台币与法币比价有差,所以物物交换。」、「久不见之祖国山珍海味堆积如山,皆以之换台糖而去。」、「近来因省府禁运糖炭出口,不得归航者400余艘。」陈仪执政后推动稻米官价与民间价趋近,故官价上升了5倍,民间价格则没有波动。另外,台中法院院长确实任用私人,但他是台湾苗栗人,日本京都大学毕业的。
史料解严后,228事件的真相浮现。这是一件涵盖治安、民变、政争、内战、间谍、战争等诸多因素酿成的悲剧,受难者包括外省本省、流氓浪人、共党间谍、地方仕绅等,有罪犯、有良民。马总统囿于个人见闻,一开始就把228事件定位为「官逼民反」,烧杀打砸者居然得到赔偿,无辜良民却背上「造反」之名,官员形象全毁,国民党迄今被追杀。民进党坐享无尽的政治红利,当然让子弹继续飞,吮痈舐痔。
执政者各有考量,但台湾需要让228真相还原,否则死者含冤、生者不安,就让史料说真话吧!
(作者为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