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来,各界热议「麦卡锡访台」。彷佛从裴洛西去年的「惊天访台」后,美国议长访台变成一个「必答题」;尤其习惯于「从自我看世界」的台湾人很容易认为:「他们爱台就应该访台」!

可是假如从麦卡锡的角度看,此行是他当前的急办要务吗?甚至,此行对他的政治投资,利害胜算如何?

首先,国人对于美国议长贵为仅次于副总统的元首继承人一事充满了遐想,彷佛「准总统」就在眼前。但是美国歷史上从未发生过正副总统同时出事,而由议长代行元首的例子,以后发生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换言之,议长「备位元首」只是个看得着却用不到的虚衔。而国人恐怕不相信的是:美国议长竟然逐渐变成美国政坛折旧率最高、最棘手的职位之一;还曾经有人被黄袍加身,却急忙脱下的前例。

我两度派驻华府驻美代表处工作期间,曾接触过两位后来担任议长的政界人士。一为金瑞契(Newt Gingrich),一为裴洛西。

金瑞契跟我1980年代初识时仅为共和党新进眾议员,1995年获选国会议长,还曾获选《时代》杂志年度风云人物。1997年他先后访问大陆与台湾,没想到隔年(1998)国会选举共和党惨败,媒体将之归咎于金氏领导无方,若干眾院同僚更酝酿「政变」罢黜他的议长职位。在不敌各方压力之下,金氏被迫请辞。在卸任前最后主持的一场会议中,他直率地表示,很高兴以后不再与「食人族」打交道了!

裴洛西已为国人熟悉,我1990年代担任驻美国会组长时,裴氏适为眾院情报委员会成员。有次我因公前往拜会,结果她在议场忙碌,我直奔议场,跟她边走边谈,希望在她驱车赶往下一行程前完成简报。不料她竟邀我同车,车上她一边听我陈述、一边掏镜整理仪容,准备下车后继续光鲜跑摊。这种强势洒脱与重视形象的女性特质,在美国政界群「雄」之中备显凸出。难怪两度担任议长,访台争议中一「妇」当关、万夫莫敌!

在金瑞契与裴洛西之间的三位议长是共和党的海斯特(Dennis Hastert)、贝纳(John Boehner)与赖恩(Paul Ryan),不幸的是三人均未留下令人怀念的纪录。

海氏任期最长(1999~2007年),但是卸任后因为性侵幼童被判入狱。裴氏接其遗缺(2007~2011年),卸任后由贝纳接任。贝氏任内(2011~2015年)杯葛白宫多项法案,反遭欧巴马否决。他改採妥协政策,结果被同党保守派议员酝酿罢免,他无奈于2015年请辞。

贝纳下台后,首先竞选议长者就是今天国人熟悉的麦卡锡。但是党内同僚认为他跟贝纳作风一样,反而支持无意参选的赖恩。赖氏2015年勉强接任后,旋于2018年宣称因「家庭原因」请辞退休,传说与同党川普总统有关。已卸任多年的前任议长裴洛西,爰于2019年回锅接任,直到今年初。

在这长达30年的议长大风吹后,麦卡锡终于圆了议长梦。但他是在歷经15轮投票后勉强当选,期间为了避免再尝2015年竞选议长时的败绩,对于党内极端保守派同僚的杯葛大幅让步;同意给予后者干预美国财政预算、调查司法情报机构与介入国会重要人事,甚至可罢黜议长的权力。因此,美国舆论界已近乎盖棺论定地预言麦氏将成为「傀儡议长」,CNN更挖苦地说他已自宫(neuter)议长大部分原有的影响力。

今日美国议长权力式微,实与美国两党恶斗有关;其间又涉及共和党内派系竞争白热化。麦氏好不容易圆的究竟是美梦,还是步上金瑞契等前辈的「噩梦」,有待观察。但是,毫无疑问的,他眼下急待偿还的国内「政债」超多,访台应非优先急务。此外,身为一个菜鸟议长,他与裴洛西资深议长毕业旅行的性质不同,必须仔细盘点访台的利弊得失,尤其其间涉及复杂的美中台互动关系。

因此,我今年初跟友人打赌:麦氏不可能在一、两年内访台。除非麦氏被眾院友台的极端保守派同僚「施压访台」,想藉之挑衅大陆、刷存在感,让北京与拜登政府难堪。果真如此,就涉及美国的内部党争,跟爱不爱台没有太大关系。

无论如何,面对美国这么一个政治人物的访台,再进一步深思「裴洛西后遗症」,台湾人还兴奋地抱着「议长情结」寄予厚望吗?

(作者为前大使、国立清华大学副教授)

#议长 #访台 #美国 #裴洛西 #麦卡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