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前总统确定本月底到中国大陆祭祖、访问,虽然行程单纯,对台湾是一件好事,对两岸关系也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代表的是正向的力量,对过去一年来两岸之间剑拔弩张,波涛汹涌的关系有定海的作用。但可以想见的是,民进党及其侧翼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到党、从明到暗,一定会编造各式各样的说辞,将此行抹黑抹红,并如以往一样盖上卖台罪名。
藉此机会也可以回顾马先生在两岸关系上的贡献,举其荦荦大者供读者回顾。包括:一、1987年在总统府第一局担任副局长时撰写「颍考专案」,获得蒋经国总统的同意,开启老兵赴大陆探亲。两岸隔绝40年之后民眾才有机会互相往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二、推动大陆工作的法制化,殚精竭虑研订相关条文,连同叶金凤副主委积极跟立法委员沟通,终于在1992年9月18日开始施行《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让两岸的往来有所本。三、2008年5月担任总统之后,7月4日两岸包机开始直航,便利台商赴大陆投资,民眾方便来往两地。四、另推动大陆观光客来台常态化、增加航点、开放大陆学生来台读书、大陆的媒体常驻台湾。五、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两岸在2010年6月29日正式签署,嘉惠了台湾无数的农民及渔民,这个协议到今天还在适用。由于ECFA的签署我们才能够在之后与纽西兰、新加坡达成贸易协定,为台商争取更多的商机。六、两岸官员可以平等来往,并互相以官衔称呼。七、2015年11月7日在体现互不否认的精神下,圆满完成「马习会」。双方深入谈论「一中各表」,并共同确认「九二共识」。他也以「中华民国总统」身分向全世界数百名记者表明我们的立场。
在处理大陆政策的法政面向,马英九总统的施政主轴是:一、法制化。由于两岸关系是「新生事务」,没有往例可以参考,但交流一定有法律的规范,让民眾有所依循。他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条例、办法的订定。二、他主张「主权互不承认、治权互不否认」做为交流互动的准则。三、确定重点。他提出「先经后政」、「先易后难」,逐步推动。政治谈判或军事互信机制时机不成熟可以暂缓。四、坚持「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他多次公开表示「一中」就是中华民国,中国大陆从未提出异议。五、坚守《中华民国宪法》对两岸关系的定位。六、两岸协商均本于相互尊重,平等互惠原则。七、政策导向是扩大有秩序的交流,促进瞭解,降低紧张。
马总统任内,两岸既和平又稳定,双方领导人打破藩篱在新加坡会面,国际战略专家不会说台海是衝突热区,民眾当然不必担心台湾的安全或美国会不会来救?但过去7年间,台海却变成兵凶战危的「下一个乌克兰」。孰令致之?
马总统过去常讲,处理两岸关系要「小步快跑」,现在既已卸下总统职务,且民心期待两岸和平安定,即使没有「马习二会」,希望他的一小步为重启两岸良性互动,开启一扇大门。(作者为陆委会前政务副主任委员)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