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访问美国,广泛接触美国政界、商界、媒体等各方面重要人士,并在美国重磅智库对外关系委员会发表演讲。 他的一系列密集活动展现了中国对美外交新的活跃度。 由于刘建超的身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次访问也受到外界的高度关注。 他所做出的相关政策宣示,对于理解下阶段中美关系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中联部:「党的外交部」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简称中联部)是负责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职能部门,自1951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展开工作,与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同为党中央直属机构,党的属性颇为突出。 在歷史上,中联部的工作物件主要是苏联、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曾担任中国驻苏联大使的王稼祥后来也负责过中联部的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中心任务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中联部也开始加强与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的联繫。
由于党际交往相较于政府间外交更具灵活性,中联部在中国的总体外占据据着特殊重要地位。 目前,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关系,通过高层往来、论坛对话、工作访问等管道,实现在总体外交布局中「抓政党」「抓调研」「抓人脉」等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中联部在对美外交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组织中美政党对话,邀请党和国家重要部委的负责人,与美国民主党、共和党两党的资深政治人士进行战略沟通。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莱特等人都曾参加过这一对话。
刘建超此次访美,是他在2024年的首次外访,这一安排颇不寻常,以往中联部部长的年度首访一般是社会主义国家或其他发展中国家。 显然,对美外交在中国总体外交布局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去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在美国举行会晤,为中美关系的「止跌企稳」营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开辟了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 刘建超在华盛顿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首席副助理芬纳时表示,双方应共同努力,落实好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和成果。
此前,中美高层互动逐步转暖,已经建立或恢復经济工作组、金融工作组、商务问题工作组等机制,中美两军之间的交往也有所改善。 作为中联部部长,刘建超此访有助于推动中美沟通进一步向战略层面迈进,从党的角度促进美方客观、准确认识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应对美国对华出现的「威胁膨胀」问题,减少中美之间的「相互认知赤字」。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刘建超深入接触美国政界、商界、智库、媒体的资深人士,包括美前财长鲁宾、盖特纳、桥水投资公司创始人达利欧、新闻集团首席执行官汤姆森、欧亚集团总裁布雷默、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 刘建超与他们交流的议题也颇为广泛,涉及中美经贸关系、人工智慧发展趋势、中国的新能源政策、国际形势风险挑战等。
这种安排体现了中联部开展对外工作的灵活性,由于是党中央的职能部门之一,它向外方传递的有关中国内政外交的资讯具有权威性,这也是外方愿与中联部强化联繫、加大沟通的重要原因。
阐释中国的战略目标
刘建超此访的一大亮点是,应邀在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发表演讲,并与外方进行互动交流。 美国战略界、学界、媒体等各界人士近100人现场出席,400多人线上参加。 这是一场「影响有影响力的人」的重要活动。 对外关系委员会成立于1921年,是美国最重要的智库之一。 现任会长是迈克‧弗罗曼,他曾任美国贸易代表,是美国前任总统欧巴马的国际贸易及投资问题首席顾问及谈判代表。
在弗罗曼主持的演讲和答问环节,刘建超以流利的英文,清晰阐述了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对美方提出的诸多敏感性问题也是来者不拒,这种互动是不多见的。 自信既来自于刘建超对中方政策实质的深刻把握,也源自他本人颇为丰富的工作履歷。
他曾担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驻菲律宾大使、驻印尼大使、中央纪委国际合作局局长等职务,还曾出任浙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2018年3月任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2022年5月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他还是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第十九届中央纪委委员,第二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显然,刘建超的工作岗位涉及中央、地方,在外交事务、纪检监察等领域有重要履职经歷,他对中国的内政外交有着难能可贵的实践和体验。 刘建超在演讲中表示,中国的战略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就是让14亿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或衝突,没有侵占别国一寸土地。 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建立者、受益者、维护者,不寻求改变现行国际秩序,更不会另起炉灶,再搞一套所谓新秩序。
作为当今世界的超级强国,美国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其他国家试图推翻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取代美国的地位。 拜登政府在2022年10月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应对「中国挑战」的相关内容单列,并称其为美国的「全球优先事务」。 该报告称,中国是美国面对的「最严重的地缘政治挑战」,中国也是唯一一个既有意愿也有能力重塑国际秩序的竞争者; 美国与中国的战略竞争既是覆盖全球范围的,也是包含经济、技术、安全、国际机制等方面的「全领域竞争」。 拜登政府强调,未来10年是美国与中国进行较量的「决定性十年」,美国对华战略的总目标就是「竞而胜之」(out-compete)。
显然,刘建超的表态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助于厘清美国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误解和误判。 刘建超用简明的话语,将「中国想要什么」讲得很清楚。 他强调,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最高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是战略引领,高品质共建「一带一路」是实践平台。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将始终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未来。
在刘建超的演讲和与美方人士的互动中,他还着重阐述了新时代中国致力于什么样的发展、如何推动发展这一问题。 刘建超表示,新时代中国致力于高质量发展,致力于高水平开放的发展,致力于稳中求进的发展,致力于绿色发展。 中国经济基本面将长期向好。 中国将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等关系,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特别是推进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应看到,美国国内高度关注中国的发展前景问题。 一些美国战略界人士鼓吹「中国崛起到顶论」,试图从发展预期层面塑造中美竞争议题。 比如,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迈克尔·贝克利(Michael Beckley)等人认为,由于老龄化严重、资源匮乏、财政压力加大、西方对华脱鉤等因素,中国的发展会在未来数年陷入停滞,中国的崛起将会终结,中国在经济规模上不会超越美国。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仅难以维持自身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吸引力,也会因为内部的挑战而变得更加具有「侵略性」,从而构成一种「崛起到顶国陷阱」(peak power trap)。
「中国崛起到顶论」受到不少质疑,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S. Nye)就认为,低估中国与高估中国一样危险,贬低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和未来抱负会让美国丧失自身的长期优势。 即便如此,「中国崛起到顶论」仍然会对外界在中国发展前景问题上的认知造成负面影响,给中国稳定外贸和外资、拓展国际科技合作乃至维护外交关系带来不可忽视的压力。 鉴于此,刘建超面向美国各界重要人士阐述中国的发展观、经济前景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更好地应对中美之间的发展预期之争。
台湾问题
今年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45周年。 当年,中美从敌对走向缓和的重要条件之一,即是双方找到了处理台湾问题的「权宜之计」(modus vivendi)。 然而,随着近年来美国推行针对中国的「大国竞争」,美方採取「以台制华」策略,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搅动变得越发突出。 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小两岸」、中国与美国的「大两岸」两者间的互动正在进入更为复杂敏感的新阶段,台湾问题之于各方的严峻性显着上升。
刘建超此次访美,恰逢总统选举前夕,中美如何应对好此次选举给两国关系带来的衝击波,备受各界关注。 美国政策界人士担忧,1月台湾选举或引发中美之间的新一轮衝突。
无疑,美国奉行的所谓「一个中国」政策与「一个中国」原则之间存在明显差距,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将美国国会制定的《与台湾关系法》放在第一位,其后才是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美方还把当年雷根政府对台湾当局做出的所谓「六项保证」也塞入「一个中国」政策。 从行动上看,美国在台海方向的军事威慑持续增强,其拉拢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友加大干涉台海事务的趋势也增大了中美处理台湾问题的复杂性。
在刘建超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首席副助理芬纳的会见中,台湾问题是重要议题之一。 在对外关系委员会回答美国听眾有关提问时,刘建超表示,「对于中国而言,台湾问题是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不能逾越的红线。 我们认真看待美方不支援台湾独立的表态,我们希望美方能信守承诺。 「他强调,祖国统一一直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梦想。 这是中国政府坚定、清楚、强劲的政策,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他表示,只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大陆与台湾有关派别可以进行沟通和对话。 「我们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我们希望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进行沟通」。
中联部虽然主要负责党际外交工作,但它与涉台事务也有一定联繫。 值得注意的是,现任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的宋涛,曾任中联部部长。 此前担任过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这一职务的刘结一、张志军,也都有在中联部工作的经歷。
值得玩味的是,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于当地时间1月10日围绕台湾选举议题举行电话简报会。 白宫不具名高官重申,美国坚持其长期的「一中政策」,不支援「台独」,反对任何一方片面改变现状,支援两岸对话。 美国官方在台湾选举前喊话,这一操作并不常见。 这体现出白宫对此次选举或会引发不测的担忧。
作为候选人的赖清德的「台独」立场在美国国内也受到关注,美国前负责涉台事务的高级官员柯庆生(Thomas Christensen)、重要智库专家葛来仪(Bonnie Glaser)、前国务院顾问白洁曦(Jessica Weiss)联合撰文,呼吁赖清德如果当选,应考虑冻结2014年提出的「台独党纲」,在不支援「台独」 方面美国也应给予中国大陆更多的「再保证」。 刘建超于1月8日在纽约出席中美1.5轨对话框架下专题座谈,白洁曦参加了这一活动。
前文提及的战略谘询机构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于近日发布分析文章,将赖清德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以色列总理纳坦雅胡描述为美国「危险的朋友」,就美国卷入因民进党盲动而引发的台海衝突发出警告。
(作者为復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
(本文来源:凤凰网《凤凰大参考》,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