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结果与后续研判的讨论已经不少,有美国特使团的专程来台,有立院蓝绿白的合纵连横,有蓝营台中大胜桃园全拿的鼓舞,有ECFA可能中止对于产业的衝击,然而高雄台南的全军尽墨可能因距离感而较少关注。
若由南台湾的在地角度,则是又一次地显示了无论是对外的两岸关系或是对内的选战结果,南台湾再次成为制约大局的关键地区,并且症结是在人口结构与阶层意识的社会层面。
作为先行先试的微型中国,1990年代的台湾曾有大格局的前瞻规画与积极乐观的全民自信。然而自南台湾的民间观点,却也看到了在地意识对于市场开放与民主参与的明显落差。歷经十年公民自发的行销高雄倡议推进,真实体会到了民国初年唤起民眾的重要与艰难。后来愈来愈认识到如此这般需要长期耕耘播种的社会条件,方是支持与制约作为流量的任何发展的存量基础。
2006年出席澳门的全球华人华侨和平统一大会,是第一次将南台湾在两岸大局中,可能出于所在位置与领域视界,而被两岸人士与全球华人在发展向上的观点意识下,长期忽略的情况态势与解读处方整理发表。一晃眼这已经是18年前的事了。
就此有如上李鸿章书般的来自民间基层的遥远南方,看到了问题也提出了想法,然而却石沉大海般地机缘未至。2017年1月在广西柳州召开了「两岸南南合作发展」论坛,事后才知道是大陆主办方的社科院台研所领导,在读了多次前往拜访未即面见后留下的文件资料,有所启发深表认同而得以拍板。后来数次交换意见,依然认定两岸南南合作是歷尽艰辛运程多舛的两岸关系中的好主题好方向。
2018年掀起的韩流与北漂纵然昙花一现令人喟嘆,至少说明了南台湾与许许多多的基层及青年,是民心思变渴望方向的。怎样的变化与怎样的方向呢,就如同当时内忧外患的中国一样,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内容,与歷史进化的重心,却也是2000年起不分蓝绿紧跟老美后,在台湾的大政方针上被遗落的重要资产。
那么什么是社会呢?相对于国家,社会是地区,也就对应训政阶段省县乡自下而上的自治养成。建国大纲中的规画,是以党政力量建构地方自治的条件基础,主要是以民为本的政权与民权。台湾经常所谓的主权,是在30年前发展较好全面领先两岸时期,出于选举考量而被有心植入的面子工程。而今台湾作为法理地区的民生发展里子已然不足,孰轻孰重应该不难分辨,即使徵询基层庶民与一般青年想必亦然。只是多年以来的国王新衣可真是不容易说穿的。
如此若能实事求是,两岸确保和平不难,台湾同胞回归渴望的发展,大陆提出的经社融合,乃至眼前的环境能源危机与即将到来的鉅额碳税,皆可在突破僵局后一併打包处理,乃至即知即行做了再说。两岸倘若通力合作,台湾全球发光发热,就业不难前景光明的点子方案创意无穷,那才是找对了方向走对了路。
有别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大陆布局,台湾仅能依靠相对于政府的社会民间,所以至此的远因就是前述的漏了训政阶段。北台湾先经后政的执政方向虽然不错,然而是基于新竹以北的条件基础,这次中台湾选得也好没有问题,至于问题究竟在哪,前文已经表述得清楚不过了。大陆方面也该诚挚认识,台湾作为先行先试微型中国的重大意义;由于台湾的西式民主不成功,大陆也就少了许多折腾。裨补台湾困境与对平顺翻页及迈向復兴的意义,就绝不亚于经济产业数字可见的取舍权衡。
社会也是社群,也就是作为现代公民的自发连结,乃至志同道合的同志同道。全球开放教育普及资讯发达之下,台湾的社会发展规律已是普遍的个体意识。凝聚个体的社群力量,各个领域各种议题已在台湾普遍深化,所需的是在里子层面的民生议题聚焦连结,与两岸城市地区的经社融合。虽然算不上高大上,却是在真正检视两岸交流融合的社会基础,与大陆多年对台的政策绩效。
另外在个体层面,相对于政党、候选人与政治人物的政治,社会就是在民主选举另一端的选民。独立思考、理性论辩、多元观点、包容尊重的公民教育,每到选举就是知易行难,并且正是南北明显有差的重要分野。30年来在号称民主圣地的高雄,一般人对于两岸议题,就像哈利波特中的佛地魔一样,是避之唯恐不及、无需党政出手只能以「那个人」来含糊带过的。这也是需要大陆不只冷眼看待而是务实准确掌握了解的。
然后是相对于经济的就业,社会就是生活。1990年代之前的多数人,生活只是休息恢復,朝九晚五不分昼夜的工作才是无奈之下的人生目的。然而自后已经改变,对于全台湾的绝大多数人,就像大陆的九零后,上班工作只是手段,过好生活才是目的。两岸的经社融合,在社会层面的话题材料应该不少,这也是亟需收集准备建构充实的。
民族主义中,孙中山曾经振臂号召:中国要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国家地区共同奋斗;中国强大后要济弱扶倾坚持王道。那么两岸发展已过黄金交叉下的对台交流,尤其是对老百姓,尤其是对南台湾,尤其是对庶民基层与广大青年,尤其是在普遍听闻多次提出的两岸一家高感主轴下,是否可以具体操作化为行动,乃至创造条件入岛入心,正在考验大国崛起后的两岸中国人,是否已经摆脱坐言起行的民族特性。
2008年政党再度轮替,主政者提出先经后政与先易后难的施政主轴。果然是忘了社会,也就是忽略了空间地区与时间世代长期失衡与蓄意带偏下,南北已经处于不同的民情意识与发展阶段。从南台湾与基层庶民的角度,几乎仍然摆盪于满清末年与民国初年之间,2008年有如辛亥革命成功,2024年则又回到满清末年。百年前的中国,在现代与市场等简单概念上尚处于知难,而眼前台湾的庶民与青年眼中的两岸纠结亦何尝不然。与大陆情况近似作法不同,台湾在农村乃至许多转型变迁中被忽视落下的地区面向,纷纷冠上了日本引进的创生,就都好像一下子又充满了希望。
而从大陆角度,一直认定美国才是硬道理。一方面上下一心努力超赶,一方面又面临正被脱鉤下的因应。调适检视之下,除了美元与美军之外,还有美言这一关键要素,也就是文化教育下的话语体系与媒体网络。一步到位的思维布局,应是对应后现代社会的后物质价值,也就是台湾CSR与ESG等民间企业已经熟悉,与大陆处处可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换言之,半世纪来美国并未放松台湾,日本更在台面下操作,大陆对台交流30年,是否也该沉淀反思与时俱进呢?
这20多年来,大陆一直把握发展与市场,本来就大,现在更强。加上党国体制的国家资本主义,以政党+政府+国企+私企+项目等五位一体横扫全球。两岸之间,好似全民皆狼般的「厉害了我的国」,对上了台湾90后全民皆羊的温良恭俭让。市场意识之下不易对接基层与南台湾,政绩挂帅之下就更是不易出成果,这就是眼前台湾情况的结构成因,并实需于此变局前及早提醒的。
疫后以来在大陆举办的两岸活动愈趋频繁,大陆提出的两岸融合,在既有体制政绩挂帅下以统派团体人士配合演出可以理解。然而要有真正的融统实效,则需请出来加上走进去地跨海入台,那就不只是政绩挂帅与市场考量,还要实践检验真理乃至较高标准的心灵契合,这就有如当时来台普及三民主义教育后,曾经补述力行哲学般地深刻着眼于国人的知易畏难。
一带一路已然上路,政治改革听闻或亦开展,这些都是新情势新时代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与重大践行。对于仅剩的台湾问题,是在分析中美的武力对比与可能出招,是在隔海观火蓝绿与白的选战高下,还是在美日环伺之下走出新世纪堂正中国人的新道路。
两岸交流30年下来,应已进入国统纲领中程的互信合作也就是大陆所提的经社融合,其操作方式已须区分官民,或谓上述的政社分开。对于大多数的台湾同胞而言,其实需要了解认识融合发展的实践证明。2010年开展的平潭特区倘若务实认真办理,迄今应已可出丰硕成果,眼前即是最好的展现时机;至于2023年发布的福建示范区,料想招商招青并不容易,聊助大陆发展与政绩之余,不得不说其实是在拉大宣称融合下与台湾本身的各种差距。
2017年由高雄长期在地深入基层的优质议员在笔者指导之下完成博论,採以较为严谨的理论架构与研究方法,探讨地方各界对于两岸城市宽面合作的主观认知。在经济面向(财富、所得)与政治面向(主权、和平)之外,竟然发现社会面向(观感、位阶)的相对权重较高。如此一方面说明人们在评估比较时其实是感性的,在与市场较为脱节的南台湾传统社会,要成为自己人的关系经营,自是非常重要。无怪乎以论资排辈高下位阶的蓝营,与物质逐利市场意识的大陆,每到选举就是难敌绿营深耕的情感温暖。
笔者奔走两岸20多年,一直不断呼吁的,就是「两岸大局的关键是在南台湾,症结是在社会」,并且「以两岸促统而言,高雄其实要比华盛顿更重要」。大陆自诩是孙中山的继承者,民族民生与实业计画已超额完成有目共睹,建国大纲的训政阶段搭配民权主义的体制改革,应是耕耘中的中国治理的主要内容。眼前国际情势已趋明朗,毕功一役的指导思想,似是在发展规画上将台湾一併包括在内,并且能予补强前述各个社会面向的偏差不足,此即两岸南南合作的基本构想。以争取民心的内政工程并考量已然异化的发展阶段,或可接替原本主权坚持的九二共识,作为新阶段下的两岸融统方略蓝图。
眼前全球内外变局,维稳势须重新部署。武统拖统俱不可取,对台实已万事皆备,所需的就待下定决心的东风了。(作者为孙文南院院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