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一九八七年代台湾透过解除戒严开启自由化(liberalization)、一九九○年初期国会全面改选以至于一九九六年的总统直选等民主化(democratization)过程后,一待经歷过政治学者杭亭顿(Samuel P. Huntington)所宣称的二次政党轮替(two alternation of party in power),中华民国就完成民主转型(democratic transition),走向民主巩固(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大部分国家在民主转型期间,歷经过至少两次的政党轮替,因此被视为民主已经巩固。不过许多刚从威权转向民主的国家,在尚未出现二次政党轮替前,或是发生军事政变、或是执政党修改宪法延长总统任期,因而产生了民主倒退(democratic backsliding)或是民主逆转(democratic reverse)的现象,更严重地则是民主崩溃(democratic collapse)。即使以杭亭顿的标准来看,一个歷经两次政党轮替的新兴民主国家,也曾发生民主倒退或民主逆转的情形。
非洲的马利就是一个经歷过两次政党轮替,但却又再度发生军事政变的国家,且持续滞留在民主化及军事政变的恶性循环中。此外,已经歷过三次政党轮替的迦纳,也曾在三年前发生流产政变,其中六位主谋者在今年一月被判处死刑。由于迦纳总统阿库佛—阿杜(Nana Akufo-Addo)涉及贪腐,且政府债台高筑,所承诺的各项计画,几乎都未落实,因此有媒体人认为迦纳的军人早该发动政变,推翻阿库佛—阿杜的专制统治。最后,我国前友邦圣多美普林西比,是民主指标排名相当高的非洲小国,自一九九○代举行多党民主选举以来,已有四次政党轮替的经验,但在两次政党轮替的前后,一共发生过两次成功及多次流产的军事政变,直接打脸杭亭顿的检验标准。
研究民主是否能够巩固的学者专家,提出各项重要的检视指标,综合分析,一共有七点基本的观察重点。第一、反对党必须有相当的实力与威信,也就是反对党必须提出替代的政策选择,且有足够的人才可以随时接手执政,虚浮政党(vanity party)仅能装饰民主花瓶,对民主巩固无益。第二、公民社会必须有足够的课责力量,不仅不能被政府笼络收买,更要有独立性,制衡执政党的决心。
第三、经济的表现,对民主巩固有正面的影响,一旦出现高通膨或高失业率等经济问题或是相当严重的贫富悬殊现象,民主政治的正当性也会受到质疑。第四,执政党与国家之间的界线应当维持,执政党应保证自由与公平的投票,不得操控选举,也不应修宪以延续政权或是执政的优势。此外,执政党不应使用政府的资源做选举造势,所有政党都能够公平准入公共媒体,维持国家的安全的军警及安全人员,是维护民主政治的基石,不应成为执政党恫吓反对党的工具。
第五、民主政治意味着人民具有宗教、言论、集会、出版、及请愿等公民自由权利,但各个政党都不应以宗教或是族群等名义,刻意动员群眾,造成社会对立。换句话说,公民自由权利这些民主政治的指标,不应受到操纵,破坏民主。第六、应当排除军方介入政治的可能,不仅不能直接发动政变,也要防止即成为文人傀儡的幕后影武者。最后,无论是执政党、反对党、公民社会、及普罗大眾都应当对民主制度有共识,执政党不应在掌权后就排除多元的声音,反对党不应在选举失利后就放弃继续走多党选举的路线,公民社会在执政党远离民主程序时不得噤声不语,普罗大眾也要具有民主是唯一的政治选择的公民素养。
如果我们用这七项检验标准来看目前的台湾政治,除了第一项具有实力的反对党及第六项军人干政的问题,不适用于台湾外,其它五项多多少少都出现在目前的台湾政治运作过程中。这也是为何儘管台湾早应走向民主巩固的阶段,但从目前执政党在议会的激进抗争行为、许多公民团体被收买而不再是制衡的力量、部分甚至成为侧翼、及支持者被过度的政治动员等,都是导致我国民主运作困境的主因。虽然台湾目前并没出现部分学者主张的民主崩溃或是民主逆转的情形,但不可否认地是,我们正在经歷民主倒退。基于此,即使有过三次的政党轮替的经验,台湾民主政治或许尚未完全巩固。(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国立台湾大学政治系兼任教授、国立清华大学通识中心兼任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