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获4成票当选总统的赖清德,520后的起手式,不是拥抱另外6成人民,而是向我国最高民意机关开战,以求延续过去8年「行政使唤立法」的现状。然而,眼前的民进党,不仅撕毁昔日国会改革承诺,甚至以宪法之名行毁宪乱政之实,企图让总统不只能解释宪法,还能监督立法,赖总统再不收手,将奠定台湾成为世界罕见的威权式民主国家。
以宪法之名 毁宪乱政
在代议制度下,立法委员的责任,就是代表人民监督政府,穷尽一切力量扮演行政机关的除错机制,替人民把关权益也看紧荷包。所以,立法权愈健全,执政者愈谦卑;反之,立法权愈积弱,执政者愈傲慢。
所以,为何蔡英文执政时期,官员敢在立法院拍桌叫嚣,呛立委不要脸、吵死了?甚至无惧宪法赋予质询的权威性,一再用谎言掩盖政府的违法与失职?其关键,无非是立法权的衰弱,才让保护不法的黑箱变得罄竹难书。
具体而言,如果立法权得以伸张,所谓的护航高端疫苗、小吃店接政府16亿快筛标案、官商勾结台南光电弊案获利近百亿、一人公司超思独揽6成进口蛋额、劣质混蛋假冒本土产品流窜市面,乃至NCC私设刑场撤照中天、放水护航镜电视等光怪陆离之事,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吗?或许难以百分百杜绝,至少能有效制约贪赃枉法的嚣张程度。
由此可知,赖清德上任后,何以把「反国会改革」视为第一战场?原因无它,就是害怕立法院监督功能愈健全,官员就愈无法傲慢滥权,执政者也就愈无法「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
民进党已习惯换位置就换脑袋,所以即便去年10月赖清德公开承诺,「总统到立法院进行国情报告,宪法与法律都已明定,若立法院邀请当然前往」,现在却可以变成「释宪前不会前往」;也或许是时空环境不一样,所以赖清德2009年担任立委时虽曾连署提案,主张「依宪法法理,立委确实有职权需求,要求政府据实提供相关文件跟资料」,清楚代表他支持「国会听证调查权」,但如今却把反对的意见视为替民主发声。
对既得利益的民进党政府而言,当然不乐见权力受约束。只是,他们杯葛国会改革法案的方法及理由,却是既荒唐又后患无穷。
首先,柯建铭说,民进党将对相关修法提释宪,「合宪前,总统不会赴立院国情报告」。言下之意,就是把三读条文当塑胶,民进党自甘丢盔弃甲,这是对立法权的不忠诚;但此例一开是否意味着,未来所有三读法案只要不符当局期待,都可能以释宪之名行杯葛之实?
威权式民主 后患无穷
再者,《宪法增修条文》明订,「立法院于每年集会时,得听取总统国情报告」,如今即将三读修正的《立法院职权行使法》,则是将报告形式更为具体化。因此,只要立法程序完成,除非未来大法官裁定违宪,在此之前,赖清德都必须依法而行,否则就是违法违宪。
不可讳言,「释宪」或许能替赖清德设下迴避国情报告的保护伞,但副作用却是彻底颠覆立法院存在的意义;因为,如果经过三读敲槌的法案都能形同具文,这种立法院是比「橡皮图章」还不如。民进党若真採取这种「革命性」手段,难道不怕把自家立委的命都给革掉了?
最严重的是,《宪法》规定总统应于收到三读条文后10日内公布,但民进党却盘算,企图把「公布法律」从「总统义务」扭曲成「总统权力」,藉此塑造赖清德为制衡扩权国会,有权不公布「自认为显然违宪」的法律。
假若这套诡辩说得通,就代表我国总统已成为可以解释宪法的人;违宪与否,可以总统说了算。更甚者,如果赖清德自认能以「不公布三读条文」的手段制衡国会,形同宣告我国宪政体制的制衡样态,将从「立法监督行政」变成「总统监督立法」,让本已有权无责的总统,能进一步对最高民意机关进行相当程度的准驳,堪比国会的太上皇。
「共织台湾、民主前行」,是赖清德520就职典礼的主题。令人遗憾的是,才短短几天,这两句话已变调成「共织黑箱、威权前行」,这位新总统在朝、在野两张脸,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让朝野因国会改革互绊而退。所谓的「蔡规赖随」,在实践「威权式民主」这部分,已预告将有过之而无不及。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