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总统日前出席陆军官校校庆致词,提到不能接受「首战即终战」的投降主义。对研究军事与战略的研究者来说,这论点很奇怪。赖总统恐怕误解了这军事用语,「错把冯京当马凉」。赖总统非军事专业,误解无可厚非,但国安团队恐怕要检讨一下,为何三军统帅会有这误解。赖总统的误解,可能是要表示国军需有奋战到底的决心。果真如此,这种军事坚持隐含的内在意义,可能有必要厘清。
为何是误解?
因为「首战即终战」是共军的战法,用来检讨国军是搞错对象。早在1990年代,共军即提出了「远战速胜,首战决胜」的军事战略构想,国防部歷次发表的《国防报告书》,对中共军事战略的描述都会提到。2018年国防安全研究院成立,发布《中共政军发展评估报告》的总结,也有「中国强调『首战即决战』,让美军未到战事已定」的论述。
对国军来说,中共强调「首战即决战」是种宣传,甚至可能是种欺敌伎俩。因为可让国军有限的国防资源摆错位置。台湾如果真不幸陷入战火,共军将怎么打,谁也不能预见,但国军必须有预判与准备。早年国防部对此研究很深。1996年台海危机,李登辉总统即强调有18套剧本的因应策略以安定人心。这所谓「18套剧本」,就是国防部对中共战法的18种可能想定。
近年来美、中竞争加剧,美国智库或军事学者对台海战役的兴趣也浓厚起来,纷纷提出各种研判。例如阿尔佩洛维奇(Dmitri Alperovitch)认为解放军不会抢滩登陆,而是从海、空发动闪电攻击,不到1小时就可能完成侵台行动。韦切特(Brandon J.Weichert)认为中国可能围而不攻,封锁台湾。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布报告,则指出对台湾进行「隔离」的可能。
事实上,这都是传统评估,即便细节有所不同,也不会超过「18套剧本」的范围。反倒是不久前美军印太司令巴帕罗,提出用数千架无人载具作战的「无人地狱」是种新观点。共军攻台可能用大量无人机为前峰,美军要准备数千架无人机、艇应变。美国愈来愈把台海安全当作自己的事。这对台湾来说有好有坏。好的是有人愿意帮忙,坏的是可能对美国产生依赖。再或者最坏情况,如「疑美论」的说法,变成帮美国打仗的代理人战争。
因此对相信美国,认为「疑美论」是中国认知作战的赖总统来说,他所认知的「首战即决战」,应该是国军「把首战当决战」,战败就投降。所以才视为「投降主义」而坚决反对。这虽然是误解,但宣示国军要奋战到底,却属于三军统帅权责。即便有人质疑:那是要把台湾打成废墟,让台海从「无人地狱」变成「无间地狱」吗?三军统帅对军校毕业生宣示他的国防立场与军事态度,仍是合法、合宜的。毕竟想要美国帮忙,自己需先表达决心。
然而「首战即决战」只是国军引用,并不表示国军准备将首战打成决战。事实上,有意把首战打成决战的,反而是民进党自己。陈水扁竞选总统时撰述的「国防白皮书」,即提出激进的「决战境外」论述。如果依据赖总统的理解,岂不是主张国军要在台湾境外与共军决战,输了就投降?
令人担心的是总统幕僚那么多,居然没有人提醒,让总统犯这种低级错误。我们注意到赖总统的国安团队,包括领导海巡署的海委会主委,都缺乏军事背景,这真令人担心。
不是担心不懂军事,而是担心不尊重军事专业。例如顾立雄部长一上任,就取消踢正步、刺枪术等训练,并解禁军人出国自由行、取消官兵休假互助回报。问题是这些不是国防政策,而是军队内部事务管理。政治上虽有「文人领军」的主张,世界各国防长许多也不是军人出身,但前提是要尊重军官团。军队有自己的传统与价值体系。部长负责政策,军队内部事务就交给将军们。管太多,会让军官团感到不受尊重。
军官团不受尊重,有很大的后遗症。信任、纪律、士气、荣誉感…等等精神层面的影响,平时看不到,战时作用很大。平时不受尊重,战时如何要他们奋战到底?打仗会死人的。
赖总统官校演讲时曾提到:不为中华民国奋战是假黄埔。这表示他知道黄埔人会为中华民国奋战,但会不会为台湾独立奋战,恐怕是个问号。黄埔人担心顾立雄出任国防部长有个意识形态任务,就是要拆除营区内的蒋公铜像。期望这是个误解,因为这不会增加国军战力,只会降低他们奋战到底的决心。赖总统与其担心「首战即终战」的投降主义,不如担心意识形态治军对国军战力的影响。蒋公铜像会不会拆,将是重要指标。
(作者为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博士,国战会专稿,本文授权与洞传媒国战会论坛、中时新闻网言论频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