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相关报导,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对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表示,美国试图刺激他攻打台湾,但他不会上当。此外,习近平也向大陆官员传达这项警告,要中国官员对于此类言论必须特别注意。面对诡谲多变的两岸情势与美中对抗,吾人应该以更宏观与具有学理的方式来看待这个讯息。

其实美国对于习近平是否准备对台动武,不断对全球发出警告。早先前海军上将阿基里诺表示,中国大陆仍旧目标在2027年前,建立武力攻台能力,此「2027大限」言论,俨然成为华府与台湾,从官方、智库与学界之共识。相关法案与政策制定,无不围绕在2027年这个核心日期为想定。

然而,习近平不只一次否认对「武统台湾」有任何时间表。在去年参加APEC时,习近平否认在2027或2035有攻台计画。此次接见范德赖恩更明确指出,攻打台湾是美国「拖累中国与破坏中华民族伟大復兴」的计画,他不会上当。此一论调应该也是面对俄乌战争后,北京对于地缘政治与区域衝突,新一轮的定义与见解。

国际衝突理论中,决策者在面对战争发起与准备,基本上围绕「理性决策」作为基本假定。即任何决策者面对发起战争,他们必须在「理性」的决策考量下,依据发起战争所具备的时间与成本,做出通盘考量。这其中包括儘可能地搜集资讯,进行分析与评估,并做出成本与收益两相权衡下,对己身「最有利」的方案。简言之,发动战争并非儿戏,必须是在「打比不打」带来相对效益更高之下,「武统台湾」才有可能成为「较高阶选项」。

习近平此一「不上当」言论,也并非空穴来风。面对拜登5次「援台论」,加上华府鹰派人士与台独侧翼不断鼓吹美国传统「战略模糊」必须改变成「战略清晰」,「幻想」与「臆测」中共武力犯台似乎成为显学。假定北京真随之起舞,那新一轮的军备竞赛与台海之间进入现实主义的「战争即国家本性」,将伴随两岸人民未来数年。在缺乏良好沟通与交流的情况下,若产生任何衝突导火线,都有使衝突螺旋迭加,引发战争的可能。

北京是否对台使用武力,必须分成「能力」与「意愿」。简言之,大陆就算「具备」全面犯台的「能力」,但也要有充足的「意愿」。习近平对外宣示不落入「战争圈套」,充其量只能展现出其目前没有「意愿」对台动武。但若将来台独与分裂势力获得足够的能量,足以改变两岸目前现状,习近平是否仍缺乏「意愿」武力犯台,则不得而知。华盛顿方面也非常清楚目前两岸状态,所以不断提醒赖清德政府切勿触碰红线。

最后,我们仍必须密切注意,即使习近平现阶段没有意愿为台湾问题与美国一战,但切勿进入「纸老虎」的谬误当中。战争的发生多因错误的资讯,错误的承诺,与无效的沟通。若认为中国大陆不敢为了台湾问题与美国一战,那对于人性的掌握与国际衝突的了解,就太过天真与瑰丽。

(作者为国立政治大学外交系教授)

#习近平 #战争 #美国 #面对 #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