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叶伦突然抛出「保护美元论」,美元霸权地位是否动摇问题,浮上台面。叶伦的说法是,美元国际主导地位无可取代,但随着对其他国家贸易制裁范围及力道愈来愈大,美元的地位将承受重大的挑战。今年6月人民币在俄罗斯外匯市场交易占比99.6%,叶伦的担忧其来有自。

国际货币体系加速改变

各国贸易除基于比较利益、专业分工原则之外,还需要一个共同货币,作为降低匯率风险与匯兑成本的角色。过去数十年,共同货币的角色由美元扮演。随着美国开始利用美元优势,单方面阻断或禁止他国政府、企业及个人使用美元,这些被制裁对象必须寻求绕道美元的交易方式。

自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美国开始制裁俄罗斯,俄罗斯启动去美元化因应,慢慢减少美元在跨境贸易与投资方面的交易及使用,人民币在俄罗斯外匯市场占比开始提升。俄罗斯同时大举降低美元在外匯储备中的比重,人民币比重因而提高。今年6月美国实施新一轮金融制裁,逼使俄罗斯停止所有美元及欧元场内交易,连带推升人民币交易比重。5月间人民币占比不过53.6%,短短1个月增幅接近1倍。

俄罗斯央行总裁纳比乌林娜日前指出,过去两年人民币在俄罗斯进出口结算中占比成长明显,从4.3%(进口)及0.4%(出口)攀升至36.4%及34.5%,成长高达7.5倍及85.3倍。此外,根据俄罗斯外贸银行统计,截至2023年底人民币在俄罗斯民眾的外币储蓄占比首度达25%,成为俄罗斯第二大受欢迎外币,在在显示人民币正逐渐取代美元,成为俄罗斯对外贸易主要货币。

这并非只发生在俄罗斯。6月中旬IMF的最新报告,美元仍是全球外匯储备最重要的货币,但比重日渐下滑,开始让位其他非传统储备货币。这份报告引用IMF官方外匯储备货币构成COFER数据,2000年美元全球外匯储备占比达73%,2024年第1季仅58.9%,创20多年来新低纪录。

美元占比大幅下滑,并未同步反映到欧元、日圆及英镑等主要国际通货比重的增加,而由人民币、加拿大币及澳币等非传统储备货币吃掉美元释出的比重。代表国际货币及储备体系正加速改变,主流储备货币的长期主导地位(尤其是美元),已不再稳固与强势,慢慢被新兴货币所蚕食(尤其是人民币)。

人民币国际化渐趋成型

这个看似不利美元地位的趋势,会不会延续下去?答案是肯定的。特别是在民主与极权两大集团对立氛围愈来愈浓厚的当下,贸易碎片化、生产在地化、供应链裂解化等现在进行式,都将加剧地缘关系的紧张,不同阵营国家势必更抱团取暖,从而加快去美元化进程。难怪叶伦在面对国会议员质询会强调,如何维繫美元国际地位已成为她最大关切。

当然,叶伦没说但外界普遍都知道,相较于美元地位的维持,美国更担心的是人民币崛起的速度,不但将削弱美元的国际地位,也会让美国对大陆贸易制裁更难发挥效用。从结果论来看,过去这段时间美国对大陆的实体清单制裁,执行成效并不好。大陆化工巨头中化集团与监视器龙头海康威视,被列入清单后,营收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分别成长6成及3成。华为在美国制裁打压下,仍能重新站起,都是铁的事实。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势必进一步强化大陆企业竞争力,无疑也会让美国对大陆制裁效果,更为大打折扣,这绝对不是叶伦想看到的结果。叶伦的担忧,代表北京对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无需操之过急,可以思考如何复制在俄罗斯的经验,将其扩散到其他非美体系的国家与地区,形成一个以人民币为中心的新货币体系。美元地位正在削弱,随大陆经济持续增长,人民币国际化将愈来愈成型。

#俄罗斯 #人民币 #美元 #叶伦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