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汉光40号演习实兵操演已于7月22日正式展开,演练重点除首次实施的「演习状况不预先公布、由统裁部临时下达」外,另一个就是「去中心化指挥管制」,以验证国军近年在建构「分散式指挥管制机制」方面的成效。
●为何需要「去中心化」
国军在1995年至1996年的台海飞弹危机后,为提升联合作战效能,以「博胜」为代号,透过军售向美国採购Link-16数据链系统,以纳入国军指管通资情监侦(C4ISR)系统,让位于衡山指挥所(以下简称衡指所)的国军联合作战指挥中心,不仅能匯集国军主要感测系统所侦获的共军动态讯息,也能和国军十大战略执行单位的指挥系统形成战场共同图像,并进行情资即时交换,同步进行联合作战指挥管制。
当「博胜」案于2010年完成后,国军联合作战指挥效能与战场管理能力大幅提升,例如衡指所无论是传递重要作战情资,或下达指令至空军在空之F-16战机、海军各主力水面舰与陆军军团指挥部所需时间,由以前的4小时缩短为几秒之内。衡指所在必要时,甚至可依据E-2T预警机或海军基隆级驱逐舰所提供的共军战机目标资讯,第一时间分享给在空的F-16战机;让后者可在不开启自身雷达、不暴露自身位置的状况下,从百公里外用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飞弹发动攻击。
然而,鉴于衡指所的枢纽地位,当共军远距精准打击能力快速成长后,衡指所与若干重要的C4ISR关键节点,就成为共军武力犯台时,于开战之初就务必运用「联合火力打击作战」设法摘除的「首战关键目标」;藉以产生「牵一髮而动全身」的效果,破坏、甚至瘫痪国军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效能。
面对共军在「联合火力打击作战」能量的明显成长,如何确保战时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效能,避免在共军一击之下即被瘫痪,就成为当务之急;使「去中心化指挥管制」,成为近年国军建军备战的重要课题。
●「去中心化」之意义
所谓的「去中心化」不是不要中心,而是採取各种手段来保护原本「单一中心」的功能,克服现代化联合作战体系「牵一髮而动全身」的弱点。
「去中心化」的概念来自网际网路,指在一个拥有眾多关联节点的系统中,没有绝对、固定的中心节点存在,每个节点都可成为中心,但这些中心都是阶段性、非强制性的。这种节点与节点间体现为平等开放的系统结构,称为「去中心化」;至于「中心化」则强调系统中存在中心,中心决定节点,节点必须依赖中心。
依照中共《解放军报》的比喻,传统的「中心化」组织如同蜘蛛,智力集中在大脑,只要把蜘蛛的头部摘除,蜘蛛就会死亡;而「去中心化」组织则如同没有头部的海星,其智能分布在身体各处,就算切掉一部分,其他部分仍能继续存活,且行动能力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使杀死海星远比杀死蜘蛛困难得多。
换言之,如果能将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中心功能分散到整个作战体系中,形成如同海星的体系,就能让对手找不到可在一击之下,瘫痪整个体系的目标,化解传统联合作战架构「牵一髮而动全身」的结构性弱点。
●近年国军指管系统「去中心化」之主要模式
要做到联合作战指挥体系的「去中心化」,理论上最好能将衡指所的中心功能,分散到数个可彼此自动接替任务的「次中心」上;使得就算某个「次中心」受损,其他「次中心」也能自动调整分工状况,一定程度地接替受损「次中心」的功能,让整个系统的效能不会迅速降低。
但这代表每个「次中心」都要能够和国军主要的情监侦系统,与主要的战略执行单位、甚至战术单位建立联繫,不仅系统建置金额庞大,且所需的自动调整分工等技术也还未成熟。
因此,近年国军指管系统的「去中心化」,是採「备份中心」的途径;也就是提升其他国军高阶指挥所的联合作战指挥功能,例如陆军司令部作战指挥中心、空军空中作战指挥部指挥中心,与北、中、南各战区指挥中心等,使这些强化后的指挥所成为预备指挥中心,可在衡指所的功能部分甚至全部受损时,接替局部的联合作战指挥,维持国军有组织的抵抗于不辍。而预备指挥中心接替衡指所进行局部的联合作战指挥,研判会是今年实兵演练的重点项目。
理论上,这些预备指挥中心的功能最好和衡指所差不多,成为衡指所的「双胞胎」甚至是「多胞胎」;但现实世界中,国防部并没有那么多的预算来建置数套完整的联合作战指挥系统,也不可能有好几组受过完善训练的联合作战参谋,使国军前述预备指挥中心,实际上只能接替一部分衡指所的功能。
换言之,当预备指挥中心接替衡指所的任务时,国军的联合作战效能虽未全数丧失,但无可避免会明显下降;这又使「任务式指挥」成为国军另一个训练重点。
●任务式指挥
所谓「任务式指挥」是上级只赋予任务、说明意图,并配置达成任务所需的资源,至于如何行动则由受命者自行规划;同时为确保下级自行规画的行动不会偏离任务或上级的意图,有赖各级指挥参谋人员在思维方式上的一致。
这种指挥模式除了可减少上级单位的指挥负担,让下级单位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外,另一个优点是当个别单位丧失与上级、甚至其他同级单位的联繫时,仍能独立採取行动,设法确保任务达成。
特别是当衡指所功能受损,其他预备指挥所接替联合作战指挥任务时,由于整体功能下降,可能导致部分单位无法再与上级或友军单位取得联繫,这时就有赖各级指挥官依据防卫作战计画、被赋予之任务与上级的意图,自行决定如何行动,确保抵抗不中断。
然而,国军地面部队自战区以下之各级野战部队,其C4ISR系统直到最近几年才开始陆续推动现代化;旅级以下单位又缺乏现代化的情报搜集装备,使国军地面部队无论在战场情报、火力协调、火力支援申请与网路资电作战等方面,都非常依赖上级的支援与指导。
这使国军地面作战部队万一与上级和友军断联,就很可能会出现无所适从、甚至不敢行动的情形。因此汉光40号实兵演练所强调的「去中心化指管」,除验证各预备指挥机构战时接替指挥的情形,也要训练各级地面部队指挥参谋人员熟习在通讯断联下,如何继续行动。(作者为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研究员、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淡江战略所兼任助理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