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以「闽台两地茶产业融合与发展」为主题的线上研讨论坛,邀请两岸茶叶学者和青年茶产业业者一同进行深度探讨交流。
台湾学者介绍,早在荷兰统治时期台湾已经发现了一些早期的原生茶种,并且很多都分布在南投。到了1683年,很多大陆移民进入台湾开始开垦农地,并将茶苗从福建移入台湾种植、同时制茶技术被引入台湾。19世纪初,大陆的茶种在台湾广泛种植,文山包种茶、冻顶乌龙茶等由此起源,台湾的饮茶文化也由广东人和福建人带入。1896年,安溪铁观音进入台湾,包括铁观音树种和相关的工艺。此后,台湾又从印度引入了阿萨姆茶,彼时包种茶、乌龙茶、红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据时期大量日本人移入台湾,也带来了相关的茶文化,但是台湾在茶文化方面,依然延续了闽茶文化的习俗。
大陆茶产业青年代表也提出,从文献记载来看,台湾从福建引进茶叶栽培的最早时间在1810年左右。对于引进的地点虽然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是台湾从福建引种的茶苗本土化已经成为事实。经多方考察证实,桂林村的百年矮脚乌龙老树正是台湾的清心乌龙品种,这也是闽台乌龙茶树品种歷史渊源的见证。以北苑贡茶作为闽台茶叶研究以及交流的契机,去年九月两岸茶人齐聚东风镇茶神庙参与祭祀大典,增进交流共忆两岸茶叶情缘。
两岸专家也都纷纷共同表示,回溯台湾茶的歷史,最初以传袭大陆武夷茶制法,以台湾乌龙茶为大宗。乌龙茶是台湾最早制造的茶叶,远在嘉庆年间即随福建移民移植到台湾来,当时茶叶栽培方式为种子播种,这也是最早的播种方式。当时移民带一批福建武夷种的乌龙茶到台湾种植,于台湾北部地方坡地开始了茶苗种植。近年来,台湾茶园面积有减少趋势,但在南投、嘉义、云林等中部茶区虽开发较晚,但出产乌龙茶备受好评,茶园面积有逐年增加之势。
台湾学者也表示,未来如果有机会做两岸的茶学交流,除了学术方面以外,也可以相互分享各自茶的体系与口感。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探讨茶叶的深加工方式,与业界多做联络和接触,找到一些好的方式来消耗单价低或滞销的茶。两岸的茶业从业者交流与互动可以更加密切,譬如举办一些相关的活动或是课程,由此对于两岸的茶文化发展都能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大家也可以品味到不同口味的好茶。台湾因工商业的发展及观光事业的兴起,出现很多古色古香的茶馆,成为演茶文化的先锋,具有独特的艺术气息。而大陆学者也提出,两岸的乌龙茶同本同源,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契机和使命感,会成为推动两岸交流的源动力。
会议最后,台湾学者也表示,台湾和福建有着茶叶、文化、制茶工艺等方面的共通联繫,这也成为两岸之间的共同语言,连接着两岸的交流和发展,有更多的机会让两岸之间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瞭解,增加亲近感。因为茶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歷史、文化、两岸之间的交流都有着绵密的联繫,对于两岸间的互相交流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大陆学者也提出,未来希望有机会可以邀请到两岸各地的朋友,来到建瓯体验皇家北苑贡茶文化,促进两岸爱茶人的情感连结,增加彼此学习的机会。因为闽茶和台茶的发展歷史源远流长,是值得一边品茗一边回味的宝贵文化记忆。未来可以通过开展两岸茶学交流活动,增进两岸从业者和研究者的互动和分享。(金目维)
【徵文启事】
中时新闻网「两岸徵文」栏目,徵文主题: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两岸看世界、两岸一家人、两岸新时代,欢迎全球华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过亲身经歷的故事,刻画两岸社会肌理,描绘世界见闻,打破刻板印象,促进两岸民眾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视野,向读者展现时代的脉动与发展趋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