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疯狂的扑天盖地而来,但在台湾产业发展前景未明之际,新内阁经济部长郭智辉及国科会主委吴诚文分别接受媒体专访,这两位科技与财经方面重量级的阁员,无独有偶都聚焦在AI人才培育计画、跨领域研发创新、跳脱代工宿命等议题,但政府供给面的政策真的能有效加速新兴产业创新,跨领域整合并扭转台湾高科技代工的宿命吗?

经济部长郭智辉聚焦在AI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大量AI人才培育计画,包括20万名AI人才,其中10万名来自国内,另外连续4年培训海外2.5万人。另外,国科会主委吴诚文则表示,政府应鼓励跨领域整合,台湾需要组建一批庞大工程师部队,摆脱「接单制造」宿命,跨领域扭转低润代工。

自2013年科技部(现为国科会) 独尊AI,多年以来产官学研各界所培育的AI专业人才不在少数,但台湾的AI产业发展仍旧迟滞!现政府大张旗鼓加码投资AI人才培育,却忽略了产业链、资金流动、AI应用等结构性条件的重塑,经济部与国科会此举到底是为产业发展,还是越狙代庖跟教育部抢功劳?而更关键的问题是:具有跨领域产业经验和系统技术整合的精英师资在那里?还有教材又该怎么编撰?

2000年扁政府两兆双星中的硅岛计画,当时评估也人才严重不足,但系统性的结盟及专业系统技术的精进,而更重要的是台湾所建构的半导体的「产业生态系统」,不但成就了护国神山台积电的全球领先地位,更系统性的改变了台湾整体的经济结构。

跨领域学科整合必须有共同认知和实证基础。经验法则或数据分析有可能造成主观判读和系统参数相互干扰的困扰,而在人工智能技术席卷所有科技和应用领域的当下,分布式智能网路的兴起提供了「小范围」系统自动整合及客制化的机会,更适合于中小型经济体跨领域专业化及小规模系统整合的发展方向。

自2024年以来,智能网路有逐渐朝向分布式Web3.0的趋势发展,在此架构下,产业趋势有朝「专业化、客制化」的方向移转,其中通用智能专业技术、智能代理人平台、智能消费主义(Consumerism,以供应端刺激需求端成长)、客制化产品等新兴经营模式已快速融入全球的智能产业,透过智能代理人的生态系统及自动协作及整合机制,分布式、跨领域整合结构俨然成型。

跳脱高科技代工的宿命需要系统性、高质量的产业布建,其中技术创新、公共政策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其精髓。政策面布局的价值应在于,从宏观政策面和微观产业面降低环境风险,并适度在运作过程中融入链长制因地制宜的成分,而在微观面引进针对性产业专业知识,利用AI 技术协作整合功能,强化「客制化」的效率,这也是台湾跳脱「代工宿命」的最佳策略。

「全方位智能客制化,蚂蚁雄兵变大象」应该是台湾发展AI产业的主旋律,重点不在AI技术的本身,而在AI的具体应用上(包括消费市场、文书处理、工业制造、研发整合等),而跨领域的终端应用更是台湾产业「转骨」策略重中之重。虽然AI代理人及智能网路架构仍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但跨领域科际整合并非一蹴可几,专业人才养成固然重要,但长期布局并优化整体产业生态系统更应是当务之急,台湾产业未来竞争力繫于政府一念之间,必须慎重行事。

(作者为产业分析培训讲师/国立阳明交大退休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AI #跨领域 #智能 #宿命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