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饶舌歌手王以太原本计画来台演出,但被发现以「下一站:中国台北」照片进行宣传,陆委会据此认定违规而拒绝其入境。这其实已经不是今年第一个因为两岸表述问题被赖政府封杀的大陆艺人,今年4月大陆独立摇滚乐团「回春丹」原订要参加「台湾祭」的演出,但因在大陆微博上发文称要到「中国台湾」演出,遂遭主办方取消邀请。
再看台湾这边,原本与政治向来无涉的台湾艺人林依晨就因为说了「我是成都人」,也引发台湾网路乡民的抵制。由此可见,当下两岸关系不睦的氛围下,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不断针对对方的言论和行为进行政治审查,往来两岸的公司企业及个人可说是动辄得咎,无论是大陆人和台湾人,要想不踩到红线,确实得下一番细致的功夫。
也正因为这种追求政治正确的高压氛围,让很多人在言行上反而「过犹不及」。就拿王以太这次的宣传用词来说,使用「中国台北」其实完全是画蛇添足,甚至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味道。站在大陆主张两岸一中的立场,无论是台北还是北京都是中国的城市,其实完全没必要单独在台北前面加上「中国」2字,或者就一视同仁,应该写从「中国北京到中国台北」,当然这样就更奇怪了。
但这种奇怪的文字组合现在已司空见惯,在当下的舆论氛围下,愈来愈多地咬文嚼字,用韩国瑜的话说,甚至可能是「鸡蛋里挑钢筋」,结果就是,许多人在面对两岸议题时非常谨慎恐惧,寧左勿右以避免可能遭受到的网暴,而且他们更担心的其实是官方和广告商的介入,因为这会让当事人蒙受直接的经济损失。
显然,这种被政治正确绑架的文字游戏并不会真的帮助两岸民间往来,也不会因个别文字的使用就会对两岸关系定位乃至政治关系走向产生丝毫影响。恰恰相反,两岸一次次因论述问题而出现龃龉,反而激化了两岸民间矛盾,而且还让有心制造对立、破坏两岸关系的人找到了政治投机的切入点。我们可以看到,在愈来愈多国际场合,一些有心投入政治场域的年轻人,开始主动制造对立事件来为自己谋取政治资本或递交投名状。不意外的是,这种操作在台湾内部舆论场上也是屡试不爽,很容易赢得名声。
但我们与其责怪这种投机,不如反思一下为何当下有这样奇怪的舆论氛围,给这种投机提供了土壤。其实两岸民间交流,包括体育、文化、娱乐及经济层面的交流早已行之有年,过往并没有出现这么多事端,如今之所以出现这种奇怪现象,一方面跟网路时代更容易匯聚民间声音有关,另一方面则是两岸都缺少自制能力,不仅没有有意识地累积善意,反而放任民粹情绪泛滥。台湾的政治参与门槛较低,可说是始作俑者,而大陆作为反制者,也不必装无辜,其实同样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
两岸民间都必须反思,以避免敌意螺旋不断上升,让各方推进两岸交流互谅的努力不至于烟消云散,许多交流活动好不容易塑造出友善氛围,切不可因一两次的敌对事件而被冲抵。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