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通俗文学大师琼瑶辞世,华人社会高度关注,媒体连日报导,也唤起当年我与她互动的尘封记忆。

那年,我是辅仁大学大眾传播系三年级生,担任系刊〈大眾传播学刊〉的总编辑,负责系刊的编印。经询问多家印刷厂印制费用,厂方报价与系办所能提供的经费至少有两成的差距,令我苦恼万分,不知如何是好?

寻思多日,始终找不到解方,某晚辗转反侧间,突然想到如果求助大一「中国通史」授课老师陈致平教授的长女陈喆(琼瑶)女士,问题或许就可迎刃而解。

陈致平教授是文史家,任教于台湾师大,我们系主任张思恒神父特别力邀至辅大开课。陈老师在学界与政界都有熟人,曾与党国大老何应钦将军、国学大师南怀瑾等组团赴日访问;他博学多闻、满腹经纶,颇受学生欢迎。

或许自恃学术与社会地皆高,陈老师对他那个以书写文艺爱情小说出名的女儿,显然是不以为然,尤其是女儿介入他人(平鑫涛)婚姻令他更为恼火,所以无论课堂上或课堂下,绝口不提女儿,班上同学几乎没人知道琼瑶就是陈致平老师的千金,我也是偶然阅读报章才获知。

那晚,我漏夜写了信,隔日一早即邮寄皇冠出版社,请社方转给琼瑶女士,在信中开头,我即表明自己是陈致平教授的学生,因为负责主编系上刊物遇到了困难,希望她能看在父亲的面子帮忙。

琼瑶那时已是鼎鼎有名的大作家,每天必有大量的读者来信,「皇冠」不可能每封信都转给她,转到她手上的,她也未必有空看,所以我只是抱着姑且一试的心情,没抱什么希望。没想到的是,大约三、五天就接到「皇冠」的来函,说琼瑶约我至她在敦化南路的住处面谈,这真是让我喜出望外,一连高兴了好几天。

约定见面那天,我怀着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去见「大人物」,按了门铃竟是琼瑶亲自应门,然后亲切地引我进客厅入座,桌上备了咖啡、水果及糕饼。

我告诉眼前这位久仰的大作家,因为系办公室提供的经费有限,无法完全支付系刊印刷费,不知能否商请与她关系密切的「皇冠」,在有限的费用下帮我们印制。琼瑶听后欣然应允转达我的希望,但也特别表示,万一不能尽如人意,要我务必谅解。她的回答让我开心不已。毕竟,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大学生,琼瑶则是名闻遐迩的作家,她不但接见我还拨出时间与我相谈良久,完全没有一点架子,真是令人感动啊!

这事,「皇冠」因有难处最终未能同意我的需求,琼瑶为此前后写了两封信给我,既表歉意也对我诸多关心、勉励,温暖、贴心之举,抚慰了21岁的年轻心灵,让我一度陷于低谷的情绪得以重新振作。不久,就有学长拉到了马龙白兰度主演的电影「教父」广告,也有学长拉到了其他广告,这些广告收入不但足以填补印刷费的差额,还有些盈余,系刊自然顺利付梓出版。

琼瑶虽然没在经济上帮了我,但在精神与情感显有极大的鼓舞,这份情义几十年一直萦绕心怀。遗憾的是,她竟然选择自我了断结束人生之旅,并将以花葬与她的摰爱同眠阳明山,故人既去,前尘往事空留回忆与惆怅!(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如果您觉得痛苦、似乎没有出路,您并不孤单;勇敢求救并非弱者,您的痛苦有人愿意倾听。请拨打1995、1925或张老师专线:1980。

#琼瑶 #皇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