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共识」是1992年两岸领导层所创认的两岸共识,运作上是1992年的两岸执政党,即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透过两方之书函互动所默许及认可的两岸交流与发展的原则。
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有两点:两岸都认同「一个中国」原则,未来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另为推动两岸事务交流的两岸称谓,原则上要有共识方可进行。对此,两岸看法不同,要否表述,大陆方主张无须表述,台湾方主张宜各自表述,以致九二共识在论述上是有二点共识,但也有一点分歧,故为便宜论述,陆方的主张可说是一中不表,台方的主张是一中各表。
易言之,九二共识就是一中及统一原则,对此,中国国民党是认同的,认为这是依循中华民国宪法的规定及精神而来的,既合宪又具正当性,所以将九二共识直接列入党纲中。至于民进党党纲与重要决议文的价值,主要是台湾不属中国的一部分及主张独立建国,以致民进党执政后,是根本否定与抗拒九二共识的。
民进党不接受九二共识是犯了违宪又违法的罪行,但民进党厚顏无耻,不在乎法治规范。因民进党无法且不敢制宪或修宪,以致否定及抗拒九二共识是缺乏法理基础的,但又要打掉九二共识,故民进党採用乌贼战术及诬蔑手法来抹黑九二共识。抹黑的说法就是说根本没有九二共识的文件,或不存在九二共识,或那是国民党的共识。此外,用学校教育、大眾传播及1450网军来搞「去中国化」运动,用社会化力量来抗中反中,意图使违宪违法的主张取得正当性。
面对1992年之后民进党迄今共有17年执政权的操弄下,合宪合法又有务实互动的九二共识在台湾社会的定位,已然出现如前立法院院长王金平所说的是「提也不是,不提也不是」的窘境。这莫明的窘境在台湾政坛是真实存在的,似乎已是被愚民到成为选票毒药。所以九二共识原为两岸和平交流及发展的定海神针,似乎生锈腐蚀,被台方抛弃,导致两岸间高度缺乏共识,笼罩着战火的气息与威胁。
鑑此,前立法院长王金平筹设「中道和平联盟智库」,8日举行和平宣言倡议大会盟,主张「两岸治权互不隶属,主权同而不分。」他的目的就在为两岸避战及谋求和平作准备。其倡议的主张,在步骤上有三:一是先重新就台湾人民的两岸认知来定位两岸共识;再从这共识中来倡议「两岸和平协议」,最后再进行两岸和平协议的签署及合法化。
依循九二共识的思维模式,在一个中国原则部分,王金平认为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同拥中华文化是两岸多数人的认同,故希望将同属一个中国原则转为同属一个中华民族原则。在努力谋求统一部分,基于避战反战的两岸多数认同,希望转为努力谋求和平原则,因此才有两岸和平宣言之倡议。简言之,现今王金平提出两岸共识之主张,就是两岸同属中华民族,要努力谋求和平。
为落实及确保两岸和平,王金平认为最直接简易的方法,就是筹组中道智库来匯聚多数民意,既倡议又拟定出两岸和平宣言,理性务实来谋求和平。
王金平又说他倡导两岸和平协议并不是要取代海基会与海协会的对话及运作机制,而只是扮演着引导及鞭策的角色。因两岸和平协议的签订,是要由大陆国台办委托的海协会与陆委会委托的海基会来签署,之后双方还要各循合法化的过程来确认,方具合同效力。
对于王金平的倡议,国民党是乐见其成,也约略认为王金平的主张是可成为国民党两岸新主张的试金石。从党主席朱立伦肯定「主权同而不分」,到文传会李彦秀肯定和平交流是国民党长期的政策,以及多数立委的支持,可观其同。
至于民进党基于意识形态与国家立场迥异,是不可能认同这两岸共识的,而因王金平现况力量有限,未成气候,只能持静观其变的态度。但王金平试图以「两岸治权互不隶属」来寻求民进党支持者的支持,求诸中道伯的立场,应会有所得。
至于大陆当局的态度,大体会肯定同属中华民族、发扬中华文化及和平发展的价值,但要更换「九二共识」,恐怕目前仍属禁忌,应会以静制动,审时度势再参酌。对于和平宣言,北京应也乐见其成,但若要由和平宣言转进到和平协议,就目前来看,应是荆棘密布,不甚乐观。
总之,王金平的两岸共识是理性务实的观察,是多数民意的认知,由此来领航出台湾人民谋求两岸和平发展的愿景企盼,对台湾社会的舆情是有极高度又重要的影响。至于对蓝、绿的影响,尚有待观察,须看后续酝酿的质量而定,原则上蓝优绿劣。就两岸互动而言,似有开一扇窗的意象,有一种引力磁场的作用。此中道又和平的理念,就是儒家文化圈的至尚格局,定有善德以应之。(作者为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系兼任教授)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