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总前卡特过世(Jimmy Carter,1924年10月1日-2024年12月29日),他是美国第39任总统(1977年-1981年),其一生在国内外事务中均留下了深刻的足迹。他在中美台关系的演进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同时在其他领域也有重要的贡献和争议。
卡特总统在1979年1月1日宣布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结束了长达30年的外交隔绝状态。这一歷史性决定不仅改变了中美两国的外交格局,也对全球地缘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中美建交为两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打开了大门,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
与中国建交的同时,美国与台湾断交,并终止了《中美共同防御条约》。为安抚台湾,美国国会于1979年通过了《台湾关系法》,确保美国在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情况下,继续与台湾保持实质性的关系,并承诺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台湾的安全焦虑,但也使台湾陷入国际承认的困境。
在中东事务上,卡特总统积极推动以色列与埃及的和平进程。1978年,他邀请埃及总统沙达特和以色列总理比金前往大卫营进行谈判,促成了《大卫营协定》的签署。该协议结束了两国间长达数十年的战争状态,为中东和平奠定了基础。
卡特以人权为核心的外交政策也备受关注,他强调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应以人权为指导原则,批评包括苏联在内的一些国家的人权记录。这一立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全球对人权的重视,但也引发了与其他国家的外交摩擦。
在国内,卡特面临持续性的「滞胀」—高通膨、高失业率和经济增长停滞并存的局面。为遏止通货膨胀,他採取了提高利率等措施,最高时利率达20%,导致民眾的不满,另1979年的能源危机和三哩岛核能事故也是卡特政府所面对的危机和挑战。
卡特还推动了政府机构的改革,建立了能源部和教育部,试图提高行政效率和应对能源问题,但这些改革的效果在其任期内未能充分显现,即将上任的川普总统甚至想要裁撤教育部。
卡特总统任内还经歷了多次外交挫折,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的52名外交人员被扣为人质。卡特政府尝试透过谈判和军事手段解救人质,但均告失败,人质事件持续了444天,直至他卸任当天才得以解决。
同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卡特採取了强硬措施,包括对苏联实施粮食禁运,并联合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这些行动加剧了美苏冷战的紧张局势。
卸任后,卡特并未退出公共事务。他创立了卡特中心,致力于全球人权、民主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工作。他积极参与调停国际衝突,监督选举,推动疾病防治等人道主义活动。2002年卡特因其在国际和平与人权方面的努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卡特总统的生涯充满了成就与挑战,他在中美建交、中东和平、人权外交等方面的贡献,塑造了现代国际关系的诸多面向,其任内的经济困境和外交挫折也使他备受批评。总体而言,卡特以其坚定的道德原则和人道主义精神,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其卸任后的全球贡献更是巩固了他作为和平使者的歷史地位。
(作者为台北商业大学前校长、全球品牌创新永续协会理事长)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