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在「非核家园」政策下,低碳电力短缺问题日益严峻,虽然国内外对核能支持度升高,台湾却未跟上国际发展趋势。核融合虽为理想选项,但技术尚未成熟,短期内无法商业化;相较之下,「第四代核分裂技术」已接近商业化,成为重要的低碳基载能源。
全球主要核能国家积极投入研究,透过「第四代国际论坛(GIF)」与「永续核能技术平台(SNETP)」推动技术发展,以提升燃料利用率、解决高阶核废问题并强化安全性,迈向「永续核能」为目标。第四代核能技术突破传统模式,关键发展方向包括:
1. 核能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快中子反应炉(FNR)可将铀资源利用率从现行轻水反应炉不到 1% 提升至 60-80%,在闭式燃料循环与多次燃耗再处理后,理论上可接近 100%,大幅减少资源浪费并提升燃料循环效率。钍基反应炉(Thorium-based Reactor)则利用地球储量丰富的钍资源(铀的 3 至 4 倍),具备 较低的核武扩散风险、较少的核废产量,且燃料利用率优于铀基反应炉。虽仍处于开发阶段,但与熔盐反应炉(MSR)技术高度兼容,未来有望成为永续核能的重要支柱。
2. 高阶核废的有效减少甚至消除:高阶核废管理是核能发展的挑战,第四代核能技术透过「分离与核转变(Partitioning & Transmutation, P&T)」提供解决方案。「分离技术」可回收用过核燃料(包括旧有与新生)中的铀、钸等,再次利用;「核转变技术」则将长寿命核种(如镎、锔、镅)转换为短寿命或稳定核种,减少甚至消除高阶核废。
其中,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可精准控制中子通量,提升核转变效率。目前比利时「MYRRHA 计画」等示范项目已取得重要进展,未来有望成为解决高阶核废问题的关键技术。
3. 在线再处理技术突破发展瓶颈:传统核反应炉每运行不到两年即需停机更换燃料,且用过燃料须长期冷却与贮存之后,再进行最终再处置或再处理,成本高昂。第四代技术的液态燃料反应炉(LFR)透过液态燃料迴路设计,可不停机进行「在线再处理(Online Reprocessing)」,即时去除裂变产物并持续补充燃料,突破传统技术瓶颈。
在线再处理结合快中子反应炉的核转变能力,LFR 可延长运行周期至数十年,目前已有多个示范项目,未来技术成熟后将改变传统核能运行模式。
4. 小型化技术促进核能自主发展:小型化是第四代核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小型模组化反应炉(SMR)具备灵活部署、低建设成本、高安全性等优势,适合作为分散式能源,提升能源供应韧性,并具多元应用性。
其中,「熔盐快中子反应炉(MSFR)」具备「本徵安全性(Intrinsic Safety)」,并能在线再处理与核转变。在一定条件下,可相对降低对国际燃料供应与后端处理的依赖,有助于小规模经济体建立「自主核能系统」。
第四代核能技术是实现「永续核能」的关键,虽仍面临技术成熟度、经济性与社会接受度挑战,但已接近商业化阶段。台湾作为高科技产业重镇,亟需稳定、可靠的能源。政府应审慎评估既有核能机组的延役价值,加速核能发展规划,把握发展永续核能的契机。
(作者为国立清华大学兼任教授、中华民国核能学会常务理事)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