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3日,美国国务院悄然更新其美台关系现况的官方文件,删除掉长期以来使用的「不支持台独」表述,改用「我们反对任何一方片面改变现状,并期望两岸分歧能以和平、不受胁迫、且双方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解决。」这一更变,看似仅为语言上的微调,但从攻势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却蕴含着深刻的战略意图,同时也反映出美国在台海问题上,试图在和平协商与军事吓阻之间寻求微妙平衡的现实考量。
首先,美国长期奉行的「一中政策」,一直以《台湾关系法》、三个联合公报和六项保证为指导。此次文件措辞的调整,一方面依然坚持美国对台政策的基本原则:反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另一方面,文件中强调「以两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解决分歧,这一说法在攻势现实主义框架下,显示美国试图利用策略性模糊来维持台海现状。
这种战略模糊,既能作为对大陆潜在军事挑衅的强烈吓阻,又避免直接把台湾未来决策完全交由台湾单方面决定,从而在政治上为北京提供某种筹码。也就是说,美国在维护台海稳定的同时,保留了利用军事与经济实力,阻止任何企图改变现状的可能性。
其次,美国此举具有明显的吓阻意味,但文件中强调和平解决分歧的表述,同样透露出美方追求双边对话与协商的愿望。美国希望以通过强调「和平、不受胁迫」的解决方式,促使台海双方—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都在实际行动上回归理性,避免单方面採取激进行动。这样的措辞调整,从正面来看,旨在为台海创造更多和平对话的空间,促使两岸问题不至于因武力吓阻而进一步恶化。
然而,这一表述也引发部分学者专家的担忧:要求「以双方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解决分歧,似乎暗示未来台湾的政略决策,将不再仅属于台湾内部,而需要纳入大陆的意见。对于台湾社会和部分政界人士而言,这可能会被解读为对台湾自主权的一种软化,甚至被认为是向大陆让步的表现。
面对美国的策略性调整,大陆迅速做出激烈反应。其国台办发言人在2025年2月17日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的台湾」,批评美方此举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并指责美方发出的讯号会纵容台独分裂势力,损害台海和平与稳定。中方的强硬回应,不仅是对美方措辞的一种抗议,更是在战略上重新强调,中国对台湾问题的主权声索和内政权限,试图通过激烈言辞来打击美国的和平呼吁。
其实这就是一场美中之间的力量博弈。美国利用措辞调整,在表面上推动和平协商,实际上保留强硬的军事吓阻;而大陆则以强硬立场回应,力图把这一更动,解读为美国对中国主权的一种挑战,进一步巩固北京在台湾问题上的坚定立场。这种双方言辞与策略上的对撞,将直接影响台海以及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发展。
美国国务院此次文件的更新,看似仅是措辞上的微调,却反映出美中双方在台海问题上的深层博弈。美方在坚守一中政策和《台湾关系法》基本原则的同时,通过强调「和平、不受胁迫」的解决方式,试图在推动对话与协商的同时,保留对任何单方面改变现状行动的强硬回击。中方则以强硬的语言警告美方,要求其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否认任何可能纵容台独的讯号。
在这样的局势下,台湾及两岸未来的决策权问题,将不仅是台湾内部民主选择的问题,而是美中双方战略利益的核心逐渐浮上台面。因此,对于美中双方而言,每一个措辞及政策的调整,都可能成为未来局势变数中的关键因素。米尔斯海默的攻势现实主义提醒我们,国际政治的本质是利益与力量的较量,美方的这一调整既显示出其务实的一面,也暴露其在维持和平与吓阻之间的矛盾。
(作者为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