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爆火后,我追悔莫及,想起了年前「雷军千万年薪挖角95后AI天才少女」这条微博热搜,我竟然没有及时重视。

去年底,我只把这条热搜当成了雷总搞的新噱头,没有仔细思考DeepSeek究竟是何方神圣,属实有眼不识泰山。

但是现在再看这条热搜,又是另一番光景。

眾所周知,雷军很擅长在业内相对成熟的时候进行资源整合,推出有较高性价比的产品。

而去年DeepSeek已经走上了业内较为成熟而廉价的路线,开启大模型价格战,被称为「AI行业的拼多多」。

DeepSeek团队的人早就被雷军挖走,说明雷军有可能在着手搞自己的大模型了。

而且雷军很有做小米大模型的需求。

他的硬体生态很需要大模型的加持,在智能时代有更强竞争力。

从手机到汽车再到智能家居,小米的生态链像章鱼触手一样疯狂扩张。但问题来了:一堆设备联网叫生态,能互相理解对方在说什么才叫智能生态。

比如你对着小米手机说「冷死了」,手机得听懂这是要开空调还是买羽绒服;小米汽车得知道「导航去公司」是默认避开你前女友住的小区;智能冰箱得在你深夜偷吃时自动关闭客厅灯光,营造「无人知晓」的犯罪氛围。

这些需求,靠传统代码逻辑?程序员(工程师)头髮掉光也写不完。这时候,大模型就成了那个「既要懂人类废话文学,又要会端水」的超级管家。

想想看,一辆车要是能让车主感觉「这车越开越懂我」,不比一味卷成本酷多了?

传统车机只会推荐餐厅,但大模型加持的小米汽车能结合你的血糖数据(来自手环)、饮食偏好(来自外卖App记录)、实时路况(来自导航),直接把你拉到一家「低卡轻食店」,并提前用小米手机帮你排队取号。

什么是生态,这才是生态。

更狠的是,小米要搞自动驾驶,但光靠摄像头和雷达可不够。大模型得学会预判隔壁车道司机是不是要加塞(插队),识别前方塑料袋是垃圾还是碰瓷道具,甚至在你犯困时用语音讲段子提神。没有自研大模型?等着被友商的「AI代驾」按在地上摩擦吧。

现在,就有个现成的大模型摆在眼前,它便宜,适配硬体要求低,稍微有点好硬体,本地部署版本就不是「人工智障」了,这谁忍得住不往自家产品上放?不本地部署,自己接入也好啊。像OPPO、荣耀、华为,都已经宣布有产品接入DeepSeek-R1了。

即使不选DeepSeek-R1,据称苹果选择了阿里作为其国行版AI的合作伙伴。

别管怎么样,手机还是要有大模型,现在压力给到了小米。

小米未必会选择直接接入DeepSeek-R1,有可能在研发自己的大模型,让米家生态都聪明起来。

未来,你的小米手机已经能一键把会议录音写成PPT大纲,或者根据聊天记录自动生成辞职信模板,,并贴心标注《劳动法》风险点。

这些骚操作背后,全靠端侧大模型在本地运行——既保护隐私,又不用看云服务厂商脸色。

辞职之后你想出去玩,顺便拍个Vlog,就完全可以用小米手机生成旅行Vlog脚本,同步到汽车导航自动规划路线,扫地机器人清理你拍视频时打翻的薯片渣,到家后电视自动播放成片。

一套操作下来,用户就算想跳槽到友商,也得先掂量下自己能不能忍受「生态断片」的痛。

当你的生活被小米AI渗透成筛子后,换手机等于换脑子,换汽车等于换司机,换家电等于换保姆——试问谁有这勇气?

所以别问雷军为什么搞大模型,要问就问:不搞大模型,小米拿什么拉投资?拿什么让用户觉得「这公司未来十年还能打」? 毕竟,在科技圈,没大模型就像相亲时不带房产证——你说你潜力股,谁信啊?

所以雷军早早就挖了DeepSeek的人,我猜测就是为了在大模型领域大干一场。

而且相关领域人才迅速渗入业界,与各行各业结合,AI+万物,让大模型带来的智能提升润物细无声地进入千家万户,不仅造福用户,还拿了高薪,开拓了更多就业渠道,AI与产业结合更紧密,助推AI加速发展。

这对大家都是好事。

(豆腐乳儿)

(本文来源:「非凡油条」微信公眾号)

#大模型 #AI #雷军 #生态 #DeepS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