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最近对于与中国大陆高校的交流与学歷採认问题愈发严格,从不承认「统战部」直属学校学歷,到将「国防七子」列入黑名单,让台湾的高等教育陷入政治干预的阴影之下。
学术自由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而高等教育应该是一个培养人才、追求知识、促进创新的场域。如今台湾的高等教育政策却逐渐被政治干预所影响,今年的大学校长会议上,原本应该是大学校长讨论学术发展的场域,却变成了政府官员宣传「抗中」的场合。政府不仅没有提供资源来提升国内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反而不断强调政治风险,限制学术交流的自由。
不可否认,大陆的学术研究和科技发展已大幅超越台湾。在许多领域,如人工智慧、自驾车与航太技术等,大陆大学的研究已名列前茅。例如被禁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THE)中胜过台湾任何一所大学,台湾若限制与这些学校的合作,只会让自己变成井底之蛙。
许多台生选择赴陆求学,部分因为当地学校提供更多资源与机会,部分则是因为台湾高等教育本身的问题,包括教师薪资低落、学术环境封闭、政府补助不足等。如果政府不承认这些台生的学歷,未来这些台生毕业后恐怕只能选择留在大陆或前往其他国家发展,导致台湾人才进一步外流。
另一方面,这种「政治先于学术」的决策模式,将导致台湾的学术环境更加封闭。国科会与教育部应该思考,台湾的学术发展如何与世界接轨,而不是一味地画地自限,坐井观天。美国虽然在某些领域对中国进行科技封锁,但并未完全禁止与中国学者的交流,日本也採取灵活的方式进行学术交流。相较之下,台湾政府的禁令显得过于极端僵化,也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
政府的政策完全不考虑赴陆求学学生的处境,许多赴陆就读的台生,并非因为政治立场而选择中国,而是基于更好的教育资源与生涯发展考量。例如许多台生的父母在大陆经商,他们选择就读当地大学只是顺应家庭与职涯需求。政府应该考虑如何制定更灵活的政策,而不是一刀切地阻碍这些学生回台发展。
从学术标准来看,台湾如果单方面不承认这些学校的学歷,将显得相当不合理。全球许多国家,包括美国与欧洲国家,仍然承认陆校学校的学歷。若赖政府仅以「统战」、「防中抗中」为理由拒绝承认这些学歷,不仅显得政治化,也可能损害台湾的学术公信力。
面对当前的学术交流困境,政府应该思考更平衡的政策,而不是一味地禁止与对岸大学的合作。例如单纯的师生交流、学术会议参与等,是否真的涉及国安风险?政府应该与学界充分沟通,而非片面做决策。
台湾的高等教育目前面临严峻挑战,包括学歷贬值、人才外流、国际排名下滑等。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现在应该要做的是强化台湾学术体系的竞争力,而非限制学术自由。学术应该超越政治,学术交流应该基于专业标准,而非政治考量。过度的政治干预只会让台湾的学术环境更加封闭,也无法真正保障国家的安全。(作者为台北商业大学前校长)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