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川普上任以来,对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国敌我不分地祭出关税措施,欧洲各国焦急地计画未来的对应措施。其实欧洲自从川普第一任起,便不时提出新的经济战略,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不断成为体系竞争最主要的问题。
2013年美国学者提出「创业型国家」的想法后,欧洲从战略自主、欧洲冠军、去风险到主动性的工业政策不断地尝试新的表述,「工业战略」的热门化本身便证明了地缘政策的变动对欧洲带来多方面的焦急。
川普团队不可能完全放弃补贴政策,但是团队在策略上倚重关税的倾向,很明显地传达了传统保护主义的讯息,而其对于《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补贴的反弹已经证明其意图脱离「国家领导工业战略」的决心,在国内重新倚重自由竞争的哲学。
关税的策略一方面提升与中方谈判的筹码,另一方面,「川普派」一直将全球化标为美国经济的头号敌人,关税作为战略的核心理念,也是意图清除他国企业在全球化时代于美国市场中留下的「杂音」,让本土企业重新能够在自由市场的经济哲学之下竞争。
欧洲各国和布鲁塞尔夹在中美双方的博弈中,常年左右为难。现在开始正视「川普2.0」的现实,经济政策的调整其实已经晚了很多步。
舆论上「恶魔化」川普和美国的政策,仅仅是给予德国欧洲企业失败的不在场证明。因为德国国家和企业长年疏忽了自身结构上的问题,工业依赖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和广大的中国市场,短期的利润让政策不断失焦,陷入无法自拔的陷阱。也是因为欧洲各大国这几年陷入国家补助的竞争,欧盟立定关键工业的战略,仅仅是将经济策略聚焦于国家「给不给钱」的问题,再次帮助企业推卸了自身在改革上的责任。
国家补贴本身并非错误的措施,但是欧洲在没有策略的情况之下,仅仅认为拷贝中国和美国的工业政策便能够维持竞争中的优势。当然,美国的封锁主义本身也有重大瑕疵,但是制度竞争一词在零和逻辑之下,留下很窄的框架,让欧洲仍然持续固执地不对症下药。
因此,极右派在欧美的崛起,目前不需要特殊的选战策略,政府多年错误的经济措施,就能够在国内加深人民选择极端措施的意愿。
(作者为德国波昂大学法学博士,现服务于德国经济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