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谈一谈孙中山先生对中国传统道德的看法。孙中山先生对于中国的传统道德,尤其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八种美德,是极为推崇的。孙中山先生就说过,这些道德就是他政治思想的重要根基之一。
孙中山先生说,这些美好的品德一直流传至今,但在外来文化的衝击下,有些人开始排斥这些传统,以为接受了新文化,就不再需要传统道德。然而,孙中山提醒我们,好的传统应该保留,不适合的才可以抛弃。
在忠孝方面,孙中山先生深信,只要国民秉持忠孝的美德,国家自然可以强盛。他说:「我们在民国之内,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要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各位想一想,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啊!这种忠不是对个人的忠诚,而是对国家、对民眾的奉献,这样的忠贞,让国家更为强盛、更为团结。
而「孝」呢?孙先生指出,中国人对孝道的理解,比许多文明国家还要深刻。我们的《孝经》提到的孝道,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在今天,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也无法在孝道上超越中国。因此,孝更是不能少的。如果国民都能把忠孝发扬到极致,国家自然就会强大。他认为,这样的忠孝之道,正是我们国民的自豪与根基!
再谈到「仁爱」,这也是中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孙先生特别提到,古时的墨子倡导的「兼爱」与西方耶稣的「博爱」是相通的。从「爱民如子」到「仁民爱物」,这种对生命的爱护与尊重,是中国人对待万物的基本态度。想想看,这不仅仅是爱人,更是爱所有生命的存在啊!
「信义」是中国人与人交往、国际关系中的根本。孙先生说过:「讲到信义,中国古时对于邻国和对于朋友,都是讲信的。」孙中山进一步指出,在中国歷史上,即使在国家强盛的时候,也没有随意灭亡他国。孙中山先生以高丽为例,指出中国对藩属国的尊重,「中国数千年来保持了这种和平共处的态度,而相比之下,日本强大不过二十年,就将高丽吞併。这足以看出,中国的信义比外国进步得多。」正因如此,孙中山先生才强调,中国的信义,比许多国家更为高尚,也更值得世人敬仰。
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更有一种极好的道德,是爱和平。在当今世界,只有中国主张和平,外国则多数崇尚战争,以帝国主义之名吞併他国。近年来,因为多次大战导致严重的伤亡,西方国家才开始勉强地倡导和平,召开了许多和平会议。然而,这些会议中的和平,并非出于他们的本性,而是因为对战争的恐惧。」孙中山先生进一步指出,中国人几千年来热爱和平是出自天性,个人之间讲究谦让,国家之间追求不嗜杀,以和平为目标。这样的和平观念,让中国在道德上超越了他国,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这份爱好和平的天性,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应该发扬光大的。
孙中山还强调,爱好和平并不意味着安于现状,我们也要不断自我提升,才能与世界各国良性竞争。和平并非仅仅是我们的追求,更是我们的天职!他说:要达到世界和平的目的,我们也要提升自己,在政治、法律、风俗、教育等方面不断改良进步,与世界各国携手共创和平,这才是我们国民的使命,也是我们对人类的承诺!
各位朋友,「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八德」,既是孙中山思想体系重要的渊源,也是孙中山先生期许我们每个人应有的本质,国家应秉持的原则。如果人人可以如此,我们一定会有一个富强又有文化的国家,世界也才有可能趋向一个和平与和谐的世界。
(作者为孙文学校总校长,本系列文章独家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