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厂纷纷加码大陆研发,总部设于英国的全球性生技医药公司阿斯特捷利康宣布25亿美元投资计画,在北京建立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美国礼来的北京创新孵化器开始投入运营;日本武田制药将在成都建立武田中国创新中心。大陆生技产业经过十多年发展,也迎来「DeepSeek时刻」,创新力开始被全球业者看到。
创新力 各国加码投资
大陆医疗生技正在猛追美国,诞生了大量创新技术。去年以来大陆有39个创新药、51个创新医疗器械获准上市,还有超6000种药物处于研发阶段,比十年前增长了12倍。据美国投行Stifel资料,去年大型制药公司的授权交易中有1/3来自大陆。
大陆的研发成果也展现强大竞争力。生技公司康方生物的双抗药物AK112,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晚期临床试验中击败默克公司的Keytruda,后者是去年的全球药王。另一家大陆生技公司百济神州一款治疗淋巴癌药物泽布替尼,已在美国规模化销售,去年前三季度全球销售超过18亿美元。
药品研发需要经过药物探索、药学研究、临床测试、审批上市等几个流程,有耗时长、成本高、成功率低的特点。近年大陆生技产业快速发展,与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很大关系。大陆在2008年启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在此之前,从1985年到2008年,大陆国产I类新药总共只有5个,在该专项收官的2020年,一年内就新增了15个创新药。
台湾生技产业起步比大陆早,已建构完备的产业生态系。2023年台湾生技产业营业额为新台币7578亿元,去年有32家上市柜生技公司营收创新高,尤其在化学原料、蛋白质药物、医疗器械等领域,台湾有很强竞争力。不过受限于市场和人才规模,持续成长需要加强与外部合作。就市场以及产业互补性来看,大陆应是理性选择。
首先,大陆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催生了巨大的医药市场。现在大陆60岁及以上人口有3.1亿,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未来10年,大陆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每年净增超过1000万人。老年人口的增加,将会提高大陆市场对治疗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人常见病,乃至各类癌症的医药需求。蛋白质药物在治疗这些疾病中有重要作用,台湾在这方面的技术和研发优势,与大陆重点需求十分契合。
譬如,霖扬生物技术公司与大陆新希望集团医疗基金厚新健投,在福建合资成立的基诺厚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将投资1.22亿元人民币,对位于福建的药品原料药生产区及生产线进行技术改进。该公司对用来治疗第二型糖尿病的蛋白质药物司美格鲁肽原料药及制剂有良好的制作工艺。据推算,技改投产后,该公司年产值可达30亿元人民币(约137亿新台币)。
AI医疗 两岸共创新局
进入人工智慧时代,大陆庞大、真实、有效的数据库,对药物研发至关重要,让大陆在发展AI医疗方面有难以替代的优势。AI可以说明生技企业增强现有产品、创建新产品和服务以及提高流程效率,因此已有生技企业将AI用于生产研发。
武田制药已通过演算法、大模型来开发新分子,还用大数据去测试临床试验方案。但是,医疗生技AI的训练和测试不仅需要具有相关技术的人才,还需要海量高品质资料。这两者大陆皆备。大陆不仅有大量AI人才,可以助力企业研发新药,庞大的人口还能为药物研发快速招募到大量患者,提供海量药品使用资料。正是由于有这些优势,武田制药将企业新创新中心选址大陆。
台湾生技产业发展主要在委托开发与制造(CDMO),多是代工而非上游产品研发。赖清德总统曾表示,台湾ICT产业、医疗产业、生物医疗产业都很强,智慧医疗、再生医疗、精准医疗三者结合,将成为台湾另一座「护国神山」。欲竟全功大量的创新研发不可或缺。与市场庞大的大陆合作,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
大陆从去年10月开始对5个品种生物制品的分段生产进行约为期2年的试点。大陆允许分段生产的生物制品包括:多联多价疫苗、抗体类生物制品、抗体偶联类生物制品、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生物制品以及胰岛素类生物制品。分段生产可以让更多中小企业参与药物的研发生产,台湾在这几个开放的品种上也有很强的药品研发及CDMO能力。这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台湾生技产业是一个利多。
大陆需要进一步出台细则和规范来解决生产链上的问题。比如,不同厂家生产设备的相容性问题,以及跨地区、跨公司生产容易引起的监管缺失问题。这些问题会对链条上的企业形成直接影响,需要大陆从源头解决。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