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型正义」从斗争蒋介石开始

2016年,当民进党掌握了全面执政权后,蔡英文政府打着「转型正义」的旗号,在台湾掀起了一场政治斗争的风暴。

「正义」应该是社会的道德底线,没有正义的社会最终只会走向自我毁灭。然而,这些年来,台湾的「转型正义」却成为了政治工具,变成了台湾最荒谬的话语之一。它的核心目的并不是追求真正的正义,而是用来清算国民党,瓦解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的统治基础,最终达到去中国化的目的。而这场斗争,从已经逝世的蒋介石开始。

蒋介石对台湾的光復和建设居功厥伟,所以许多地方以「中正」命名,以纪念他的贡献。然而,一些台独人士却仿佛和蒋介石有着解不开的仇恨,他们不仅破坏他的铜像,甚至还在他的灵柩上泼红漆。他们把这些行为美其名曰「转型正义」,但看在世人眼里,只是一场满怀愤怒和怨恨的斗争。

蒋介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不容忽视。北伐统一全国、领导抗战避免中国成为亡国奴,并光復台湾,让中国成为联合国中的大国,拥有否决权的地位。古寧头大捷与八二三炮战,更让台湾免于共产主义的威胁。蒋介石还在台湾推动土地改革,让耕者有其田,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实施地方自治和九年国教,让佃农的子弟也有机会成为总统。推动文化復兴运动,让台湾是一个有中华文化底蕴的地方,也使得台湾人在大陆人眼中,曾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然而,蒋介石的这些贡献,却在一些皇民后代和台独人士的眼中成了眼中钉。他们认为,只要把蒋介石斗臭,就能让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统治基础一併瓦解,进而为台独扫清障碍。但这样的「转型正义」,真的符合正义吗?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与民国政府坚持台湾同胞也是中国人,使得台湾人从参与侵略战争的共业者,转而成为战胜国的国民,而使得台湾人不受战争的追诉,也不必承担侵略者的良心谴责,但是几十年后的台湾,一群皇民化的子弟、台独的支持者却不拆解其铜像,不在其灵柩上泼红漆,就难消心中之恨。这是什么样的一种价值扭曲?

1949年,国共内战局势崩溃之际,蒋介石带着政府、军队和黄金外匯撤退到台湾,成功抵挡了中共的进攻。如果当时中共政权控制台湾,台独根本没有任何存活发展的空间,但很讽刺的是,现在台独份子最痛恨的政治人物,却正是当年保护台湾免于共产党统治的蒋介石。

这样的「转型正义」,究竟是什么?这样的价值观,究竟是在追求什么样的未来?

(二)二二八事件被当成台独与民进党的「提款机」

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原本是一段充满悲痛的歷史,但如今却成了台独势力攻击蒋介石和国民党的第一盆脏水。台独支持者不仅把这个事件歪曲为台湾人走向台独的起点,还非要把蒋介石塑造成二二八的「元凶」和「刽子手」。

事实上,二二八事件一开始只是一场单纯的警民衝突,但最后却演变成了民兵武装叛乱,甚至带有推翻政府的意味。当时,作为中央政府的领导人,蒋介石在台湾行政长官陈仪要求派兵平乱时,别无选择,只能做出必要的处置。换作任何一个领导人,都不可能坐视不管。

我们不妨反问一下那些批评蒋介石的人:如果是在日本殖民时期,台湾人敢发动叛乱,日本人会怎么处理?答案很简单:日军早就大开杀戒了。然而,蒋介石毕竟不是日本殖民者,他在电报中多次命令陈仪「不可报復」,要求控制局势,避免更大的伤害。即便如此,台独支持者依然把蒋介石扣上「屠夫」的帽子,毫无证据地指控他是二二八事件的「元凶」。

有趣的是,曾任国史馆馆长的张炎宪,也是一位台独支持者。他在《二二八檔案汇编》的序言里写道:「蒋介石是二二八的元凶呼之欲出,只是还找不到白纸黑字的证据而已。」这句话充分暴露了台独势力是如何用「莫须有」的罪名来攻击蒋介石。

在台独宣传的操弄下,二二八事件被夸大成了所谓的「官逼民反」和「大屠杀」。为了证明这一点,当时的李登辉政府宣布,只要登记为二二八事件中的死亡或失踪者,家属就可以获得600万元的新台币补偿。这样的高额赔偿,无疑是希望能吸引更多人登记。然而,即便经过了30年的多次延长,最后登记的死亡或失踪人数也只有800多人。相比于日本殖民时期屠杀的40万台湾人,这个数字显得少得多。然而,这些台独支持者却对日本殖民者的屠杀噤若寒蝉,从不批评。

民进党已经执政十多年,本应还原二二八事件的真相,但他们显然不愿意面对事实。他们更倾向于不停地利用二二八事件来挑动族群仇恨,把它当成台独有理的「提款机」,制造族群仇恨,污名国民党,从中获取政治利益。

(三)白色恐怖的本质被曲解

1950年代的「白色恐怖」成了台独势力丢向蒋介石和国民党的又一盆脏水。当时,蒋介石确实严厉整肃了潜伏在台湾的共产党地下势力,但这些行动与所谓的「打压台独」无关。然而,台独支持者却把「白色恐怖」描绘成对台湾人民的迫害,把一切罪过都推到蒋介石的头上,称之为国民党威权统治下的恐怖行动。

2013年,中国大陆在北京的西山建立了「无名英雄纪念馆」,纪念1950年代在台湾牺牲的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同年12月18日,《环球时报》报导,1949年前后,中共共派出了一千多名特工进入台湾,其中有1100人被国民政府依戒严法处决。而这些名单中,有800多人竟与台湾所谓的「白色恐怖受难者」重名。这揭示了一个真相:被称为「白色恐怖」的牺牲者,许多人其实是卷入国共内战的共产党特工,而非台湾的台独人士。

这些牺牲的中共特工,就像台湾当年派往大陆的特工一样,都是为忠于各自的政权而捐躯的英雄。但台独势力却选择性地只为这些共产党特工讨公道,并将蒋介石形容成威权统治下的「屠夫」,甚至有人将他与希特勒相提并论。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1949年,蒋介石没有成功阻止共产党渡海攻台,如果1950年代毛泽东在台湾的布局得逞,今天这些皇民后代和台独势力还能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吗?恐怕他们早就被彻底清除,拔得一乾二净。

当然,蒋介石和国民党的政策不是不能批评,但一切批评都应该建立在歷史事实的基础上。蒋介石和陈诚推动的土地改革,让无数佃农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讽刺的是,今天那些要清算斗臭蒋介石的年轻人,很多都是当年受惠于土地改革的佃农子孙。

更让人无奈的是,一些曾受民国政府庇护的外省人后代,为了靠拢民进党或台独势力,如今也加入了斗争蒋介石的行列,忘记了他们父祖如果留在大陆可能也是黑五类,蒋介石与国民党当年毕竟也提供了庇护,让他们可以在台湾安定的成长。

事实上,二二八事件是中日战争遗留的产物,而白色恐怖则是国共内战在台湾的延续。它们都是歷史上政权对抗中的悲剧,与族群仇恨无关。但今天,一些人却打着「转型正义」的旗号,无限上纲地扭曲歷史,把所有被民国政府处决的人都描绘成「受难者」,无论他们是暴徒、颠覆者,还是间谍。

台独势力的目的,不是追求真正的正义,而是要丑化蒋介石和国民党,进一步推动「去中国化」,把民国政府描绘成「外来政权」,以此为台独扫清障碍。

(四)蒋介石与国民党的贡献不应被抹煞

今天,台独势力宣称过去的蒋介石与国民党时代是不正义的,必须透过「转型正义」来清算。然而,这些指控却无视了一个不争的事实:正是在蒋介石与民国政府的治理下,台湾度过了经济发展最灿烂的黄金十年。

1960年代的台湾,每年的经济成长率都超过10%,物价上涨率不到4%,出口占GDP的比例超过24%,储蓄率超过20%。这样的成就,无论是荷兰人、郑成功、大清帝国、日本殖民政府,还是今日的台北政府,没有任何一个时期的统治者能超越。然而,这段黄金岁月却在台湾的教科书中被刻意忽视。

在那十年间,台湾歷史上困扰已久的乞丐和无业「罗汉脚」现象几乎绝迹。那也是台湾迈向现代化的关键十年。如果没有这段时间奠定的基础,蒋经国后来的经济建设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成功。无论怎么评价蒋介石的功过,他在那个时代为台湾打下的根基,是任何一位后来的领导者无法超越的。然而,如今,台湾年轻一代却只记得蒋介石是「独裁统治者」,国民党则被贴上了「外来政权」的标籤。

即便在两岸对峙的年代,台湾实行戒严,民国政府依然推动地方自治,为后来的全面民主化奠定了基础。日本殖民政府在台湾的五十年间,从未考虑过让台湾拥有这样的自治权。九年国教的推行,提高了国民素质;復兴中华文化,让台湾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地,这些都是蒋介石与民国政府的无可抹灭的贡献。

蒋经国延续了父亲的努力,推动十大建设,建立新竹科学园区,让台湾在半导体产业上崛起,成为世界瞩目的科技强国,甚至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然而,这些成就却不被台独势力承认。他们认为,台湾的繁荣应该归功于日本殖民时期的基础建设和美国的经济援助,而国民党推动的地方自治只是拉拢本土势力的手段,而台湾的全面民主化是他们锲而不舍斗争与美国的压力所致。

这群台独者,他们把蒋介石推动的中华文化復兴,看成是中国文化在台湾的「霸权」展现,因此必须加以对抗。他们把两蒋和国民党的党国体制描述成不正义的象徵,主张必须彻底清算。但他们却对日本殖民时期的专制统治毫无批评,这难道不更讽刺吗?

蒋介石与蒋经国一生都不曾让「中华民国」的灯火熄灭,但令人痛心的是,他们的后继者却一个个背离了他们。他们拉拔的政治人物,面对蒋介石被台独份子攻击时,大都选择保持沈默;当歷史教科书逐渐「去中国化」的过程中,他们也选择噤声不语,即使有了权力,也没有做到拨乱反正。当两蒋时期被定位为「不正义」的年代,他们也没有奋力抗争,反而是选择保持距离,深怕影响到他们「客观中立」的个人形象,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政治前途。悲哀的是,不只是两蒋政治上的继承者,连两蒋自己的子孙,也不愿捍卫纪念蒋中正的中正纪念堂。

当所有的仇恨都能被「转型正义」合理化,当真相可以被扭曲、事实可以被抹黑,这样的台湾光復还有什么意义?只有重新认识蒋介石与国民党对台湾的贡献,台湾才能从现在的斗争与清算中重生。在台湾光復80周年之际,我们迫切需要的是「正义的再光復」,而不是选择性地抹杀歷史。

(作者为孙文学校总校长,本系列文章独家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蒋介石 #台湾 #台独 #国民党 #转型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