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向全世界开战,惊慌之余,乐观想,这毕竟是砸银弹的关税大战,比起过去和现在进行中的战争,砸炮弹甚至核弹,导致伤亡惨重、家破人亡,好太多了。

常听到的一句话:能用钱解决的,都是小事!川普上台前,美国做的是拉帮结派,抗俄、反中,在全世界建立各种「联盟」,透过各种名目的地下、地面组织,进行渗透、分化、颠覆、发动战争。川普上台,把它们全给归零了。至此可怀疑:川普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世界永久和平。

看来,一直被预言的台海兵凶战危,或许可先不去紧张,台湾青年也可暂时不用担心被拉上战场。但愿这场仗,真的能就这样,光用钱砸下去。

不意外,战况最受瞩目的,就是中美角力。一方面这两头大象打架,精彩可期,主要是因为中国选择「奉陪到底」,或许可给那些至今仍只敢低声牢骚的欧盟等苦主,出气兼参考。

接下来的中美关系不仅止于经贸,其恐怕也会牵动未来的国际秩序。关税大战,固然会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但美国的消费者与制造业,同样也会受到伤害。

《经济学人》封面上写着「川普使中国再次伟大」,BBC则指川普送给中国「大礼包」。不久前,台湾的疑美论者,被认定是思想有问题的「中共同路人」,如今全世界恐怕很少,不同属这类中共同路人的。尤其一向和美国并肩坚定反中的欧盟,应是最期待看到中国反制川普奏效的ㄧ群。

可预期,中美继续依此加码输赢下去,结果非但是没有赢家的零和,恐怕是比究竟谁输得大的负荷。而此结果,恐怕不只是贸易上钱的问题,而是更难逆转的地缘政治态势。

就像长达半世纪的美苏冷战,苏联输的便是无法持久的经济韧性。所以如今中美比的,刚开始是表面的关税大战,接下来决定输赢的,还会有包括产业结构与整体竞争力的经济韧性。

过去讲的经济韧性,指的是一个经济体在遭受危机衝击时,能够在最短期间,回復其以GDP为基准的,核心机能的能力。近年来的讨论,则认为仅只仰赖GDP成长,并无法面对当前和未来的可能震撼,而应该多顾及社会稳定与人民福祉。也就是,关税叫价,苦果会来到人民基层生活当中,这时两方比的,就不只是GDP这类表象了。

短期内中美虽只在经贸和科技上竞争,但接下去,必然要在定力和韧性上较量。大陆的企业和国家整体,在过去川普和拜登任内8年内学到了,包括自由开放市场不可信,科技求人不如求己,唯有自立自强,才能始终立足优势地位。第二十届三中全会所揭示,教育、科技、人才的整合,便是务实的体现。

如今对内,大陆拥有的不只是14亿人口,还有可望在短时间内,透过唤起民族主义与歷史文化等作为,统合成形的大市场。此市场不只能支撑经济稳定发展,还会同时释出各种形式的发展潜力。

长远来看,中美拚的与其说是经济韧性,不如说是拚民生韧性。司马光: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终究,大陆政府的背后,是广大、团结,认同克勤克俭这类家训的人民;川普的却是习惯廉美物质享受,忍不住要走上街头的人民,和脆弱的民粹民主。

这场经济韧性较劲,对外必然要建立在以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近悦远来等王道基础上。

也许美国还太年轻,也许是川普个人太自负,以至选择一个扩张主义、自私自利的美国,以为这便是「再次伟大」。而如今川普的激动表现,实则让世人看清,今天的美式民主,正陷在民粹民主困局当中,难以自拔。

大陆国务院发表白皮书,再次苦口婆心,呼吁共荣:「贸易战没赢家」,「愿以宏观及长远的格局维持中美合作关系」。但又有多少人相信,川普会吃格局那套?

大陆此时,更应将像国父孙中山先生等先人的智慧充分发挥,不仅可强化内聚力,更有利于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同与支持。川普继续喊价,孤立中国、拉群对中国加关税,最后各国选边站队,除了利害盘算,仍会看信用表现。

以川普的动力,这场输赢可能会进行得比预期快很多,新态势也将随之明朗。只是在输赢之后,台湾又该如何,有志为人民服务,尤其是在野党的政治人物,总该有所准备。

(作者为国立海洋大学名誉教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川普 #中国 #经济韧性 #美国 #关税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