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批陆籍配偶接获来自内政部寄出的通知,要求3个月内补缴经海基会验证的「丧失原籍证明」,否则将面临撤销身分证的后果。表面上看似一项行政补件程序,实际上却在这片我们称之为家的土地上,掀起一波波家庭的不安与心寒。
笔者身边有不少陆籍配偶朋友,有人嫁来台湾30年,从青春年华走到白髮初生,养儿育女,日復一日照顾家庭与长辈,诚实纳税、依法生活。她们早已是道道地地的台湾人,是我们的家人、邻居,是病床边默默守候的照护者,是在菜市场、超商、工厂里努力打拚的辛苦劳工。
如今却因为一纸通知,彷佛成了随时可能被驱离的「外人」。她们惶恐不安,四处求证文件来源与办理方式,有人多年前已与中国断绝户籍关系,但因年代久远、家乡偏远,根本无从取得证明;有人打遍海基会与移民署电话无人接听,只能亲自奔波,换来一场场无解的等待。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些政策波及的不只是她们本人,还可能延伸至在台出生、成长、当兵、就业,甚至担任公职的新二代。他们自幼接受台湾教育,对台湾的认同无庸置疑,却也因为母亲的身分问题陷入不安。他们不是政治的代言人,只是单纯热爱这片土地的台湾子民。
不少陆配朋友在这段时间夜不成眠,她们的担忧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切身的生存焦虑。她们纳闷:当初取得台湾身分证时,户政机关并未要求这些资料,为何20年后却突然补件?若真因国安考量,难道不该更审慎评估政策影响,并提出明确标准与人性化配套?
赖政府虽声称针对「特殊个案」可予以通融,但问题在于,谁来定义何谓「特殊」?十多年未返中国、在台生根立业的母亲,不够特殊吗?早已视台湾为唯一家的家庭,难道还需要证明忠诚?当行政权力可以这般大刀阔斧、一体适用,那些长年以来对制度的信任,只会逐渐崩解。
我们当然支持依法行政,也理解国安的重要性,但任何国家在推动政策时,皆不该忽略人性与公平。尤其面对这群在台奉献多年的配偶与家庭,若施政欠缺温度,终将只剩民怨与疏离。
两岸婚姻从来不该是意识形态的战场。她们来台,不是为了政治,而是为了家庭、为了爱情、为了生活。她们早已在这里落地生根,与台湾命运紧紧相繫。这波追溯旧帐的行政行动,不仅造成实质困扰,更对长年信任台湾体制的这群人投下巨大阴影。
笔者诚恳呼吁政府,请勿将陆配当作政治斗争工具,请正视她们对台湾的贡献与忠诚,给她们一个合理、合法、更合情的制度保障。我们不该因政治风向而驱离善良,也不该让孩子的家从此变得不再稳固。
一个文明社会,最值得骄傲的,不是对敌意的强硬,而是对弱势的温柔与同理。今天我们怎么对待陆配,明天也可能映照我们如何对待自己人。政策可以严谨,但更应有人味。
(作者为工程师)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