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总统川普发起「对等关税」攻势后,展开东南亚之旅,前后访问3个关税重灾区──越南遭徵收46%、马来西亚24%、柬埔寨49%,并宣示与东协国家深化合作,共同应对「对等关税」衝击。大陆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货贸国,内需市场庞大,面对美国关税障碍所带来的不确定性衝击,与区域国家合作共同应对是有效的因应之道。

从产业互补到技术合作

大陆与东协经贸关系一向紧密,2024年双方贸易总额达6.99万亿元人民币,为大陆第一大贸易伙伴。习近平这次访问越、马、柬3国,其发展程度、经济结构与大陆的经贸关系各自不同,越南是大陆东协最大贸易伙伴,马来西亚是电子制造和高技术产业链关键的一环,柬埔寨与大陆在初阶制造领域有很多合作。

这种多层次、差异化的经济互补性,使大陆与东协国家形成一种天然的风险共担机制,在关税大棒来临之时,能迅速抱团取暖。在本次出访合作成果中,无论是中越跨境铁路合作、商用飞机合作,还是中马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合作都有很强的互补性。

大陆近年强化与东协在高端装备、绿色能源等领域的产学研合作,以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刚签约的中马国际高科技生态产业园将由大疆、比亚迪等公司入驻,实现「大陆研发+马来制造」,更设立中小企业专项扶持基金,重点支援马来西亚本土企业技术升级。大陆与东协的经贸合作,渐从产业链互补进展到技术协同合作,可以带动区域整体技术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大陆也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项目的落地。习近平此次出访,达成多项跨国交通与物流合作计画,如中越跨境铁路升级、中马产业园区扩建等。这些项目不仅带动就业和投资,也将进一步消除区域经济壁垒,为区域统一大市场奠定基础。

「对等关税」阴影下,亚洲经济体都面临「避险」和「补链」的双重压力,更应看到亚洲经济体在「制造」和「市场」方面的双重价值。从体量来看,亚洲已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中坚力量。大陆、印度和东协GDP总量已接近美国。根据亚洲开发银行(ADB)发布的《2024年亚洲发展展望》报告,亚太发展中经济体2024年经济增速为4.9%,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准。此外,亚洲人口、市场以及制造能力高度集中,并在全球价值链占据核心地位,潜力巨大。

从依赖欧美到区域经济

近年,美欧市场成长趋缓,亚洲内部贸易比重呈上升趋势。今年3月博鼇亚洲论坛发布的《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报告》称,2023年亚洲经济体对区域内贸易整体贸易依存度为56.3%。作为整合亚洲经贸合作的重要机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拉动区域内贸易增长十分显着。2024年,RCEP区域内贸易总额同比增长约3%,绝大部分成员区域内贸易额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寮国、缅甸、柬埔寨、印尼等经济体,区域内贸易规模分别较生效前增长72.4%、40.4%、26.0%和19.2%。

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美国不是唯一的市场,区域市场同样重要。当美国把关税当武器、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走向死亡之际,应意识到亚洲区域市场建设的重要。日韩与大陆的政治矛盾一时难解,但三方体认经济合作重要,同意重启自贸区谈判;东协国家拒绝在陆美之间选边,将区域合作视为稳增长的出路。这种思维不仅限于亚洲,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10日也表示,欧盟考虑转向亚洲。

两岸及许多亚洲国家均为出口导向型经济,高度依赖欧美市场。如今应改以区域经济为导向,共同建设一个稳定、高效、互利的区域市场以应对外部衝击。

#大陆 #市场 #亚洲 #对等关税 #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