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当舆论关注赖清德就职演说和施政周年民调,国际人权组织「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寒冬送暖,颁发「自由灯塔奖」(Beacon Award)给「台湾政府与公民社会」,获奖理由是:「坚守民主价值与坚韧抗中」。

此奖项依目前社群媒体的扩散状况,绝大多数国人显然无感;而对在野党来说,这已不能只用匪夷所思形容,而是让人非常忧虑。

国际社群长期戴着「抗中滤镜」看台湾,这样「相对化」台湾民主的行为,绝对不是爱台湾,反而是害台湾。冷战时「反共」就是民主,只要符合他国利益,政府威权化也能放任的状况,在台湾是NGO和媒体走在前面,这都让威权化程度上升的赖政府,持续拥有出口转内销的谈资。

国会改革三法推动期间,曾有国外友人与我分享,外媒会关注、报导的台湾情势,除了国防、外交、晶片、人权议题外,就是大型集会游行。因此他推断,青鸟集会之所以被外媒广泛报导,就是满足了最后一项条件。然而当426由在野党发起的「反独裁」游行,细雨绵绵仍有25万人上街时,我翻遍报导:日媒两篇,西方媒体零篇。多家媒体426报导的台湾新闻,是陈建仁出席和参与方济各教宗葬礼的谈话。

两相比较答案呼之欲出:青鸟集会符合抗中叙事,反独裁游行不符合台湾抗中先锋的形象,还容易让外国受眾产生认知混乱。根据经济学人资讯社(EIU)今年2月公布的「2024民主指数」(Democracy Index),台湾排名全球12、亚洲排名第一,怎么会有独裁的状况?

间谍案则是另一个案例。当国军查出共谍,内政部查大陆配偶身分证,媒体普遍报导;然而当共谍出现在总统府、外交部、游锡堃办公室,集体沉默再次出现。这不禁让人怀疑,难道面对中共武力威胁,为了营造台湾「完美」地抗中形象,选择性忽视执政党的威权化,就是国际社群的价值选择?

史丹佛大学民主发展着名学者、台湾早期民主化的重要推手戴雅门(Larry Diamond)教授曾提出「威权主义12步剧本」。他指出,前两步是:「开始将反对派污名化为不合法及不爱国」以及「破坏司法独立」。如今,台湾出现令人震惊的相似情况,赖清德正依照此剧本行事,但血淋淋的现实,是台湾民主已经被国际社群的抗中滤镜相对化,部分国际人士的眼中,永远只有台湾先进半导体的成就,和在第一岛链当抗中马前卒,永不熄灭的民主灯塔。

值此台湾民主被严重相对化的时刻,人民必须站出来,自己的国家自己救。法国哲学家卡谬(Albert Camus)强调,面对世界巨大的荒谬,反抗就是彰显存在的唯一选择。我们必须严肃地向国际社会表达坚定的立场,拒绝台湾民主相对化、拒绝抗中滤镜的单一叙事、拒绝执政党升高政治极化遂行政治利益的行为。唯有反抗,我们才能踩住台湾民主被相对化的滑坡,让中华民国成为华人民主真正永不熄灭的灯塔。

(作者为国民党国际事务部助理主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抗中 #台湾 #相对 #台湾民主 #滤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