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有幸受邀参加台大国家安全暨战略研究社主办的「台湾的下一步」青年论坛,与来自各大学的青年朋友及民眾党、民进党国际部代表,针对「民间二轨外交的策略」进行交流。

综合过去经验,我提出三点对青年从事二轨外交的建议,亦可视为台湾未来推动对外交流的思考方向。

第一,掌握自身定位,清楚传递价值。

政党外交的本质,是价值与理念的沟通。政党之所以能参与国际对话,不是因为执政与否,而是因为政党代表了一群人民对政治制度、社会发展与国际关系的集体想像。以国民党为例,其不仅拥有超过130年的歷史传承,更与全球华人社群有着深厚连结,这些都是外交的重要资产。

但我也强调,这些歷史与文化资源,不是任何政党的专利,而是整个中华民国共同的底蕴。台湾的外交空间,不能只是靠政府部门,更需各界携手深化民主自由的价值。

第二,走出防御性民主,重建两岸交流信心。

当天有学生问到两岸交流,我以「身正不怕影斜」回应。我理解,对许多年轻人而言,因为疫情与政治对立,已鲜少拥有两岸交流的经验。但我始终认为,台湾的制度优势始终是我们最大的外交资产。民主、自由与宪政秩序,不仅是台湾的内部价值,更是面对中国大陆的底气。

面对中国大陆的专制体制,台湾更应该有自信、理直气壮地说出自己的制度优势,而不是走向封闭与怀疑的「防御性民主」。台湾对国际友人来说,在两岸关系上扮演「知己知彼」的先锋,远比拒绝交流、固步自封更有吸引力。

第三,外交是对话的起点,不应是衝突的延伸。

论坛中,三党国际部代表都同意:在外交议题上的共识,远高于国内议题上的分歧。这样的情况并不常见,但也提醒我们,在国内政治极化严重、社会信任低迷的当下,也许外交是可以让各党青年跨越分歧、寻找对话的切入点。

外交始终不是少数人的舞台,而是全民的共同事业。在面对美中竞争升高之际,台湾更需要以开放、多元与自信面对世界。青年二轨外交不仅是一种训练,更是一种参与国家未来的方式。盼望各政党、各界机构能给予更多支持与资源,让年轻人更早踏上国际舞台,为台湾开拓更宽广的空间。

(作者为国民党国际事务部助理主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外交 #二轨外交 #两岸交流 #国际部 #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