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台湾媒体人、作家出席在北京举行的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于会上表示自身起源于中国台湾,发展于祖国大陆,不能忘记自己的根,陆委会事后发出新闻稿表示,此为配合对岸统战、损害国家主权,将依《两岸条例》33条之一法办;并说,中共把台湾媒体人、文化人叫到北京训话,非政府乐见。

1991年5月,几位台湾文史工作者到日本跟台独运动家史明碰面,回台后被捕,罪名是预备叛乱,当时有所谓的「二条一」,也就是触犯《刑法》一百条,「意图破坏国体、窃据国土而着手实行者」,可依《惩治叛乱条例》第2条之一判处死刑,随后引发「废除《刑法》一百条运动」,修法加上「以强暴或胁迫着手实行」要件,才废止了「二条一」。

《两岸条例》33条之一是说,「不得与大陆政治单位合作,或从事政治性合作」,民间机构若只是组团到大陆参加文化会议,在会中表达自己的身分认同,怎么就触法了?如果开会讲话,就是配合大陆统战、损害台湾主权,跟当年的「二条一」处罚思想行为,有何实质差异?

许多国际学术期刊、学术会议,把台湾国名归在「中国台湾」底下,包括民进党政府最近引用的《世界幸福报告》,也是这么归类,难道接触这些刊物的人也都损害国家主权?蔡前总统说,「没有人必须为他们的认同道歉」,一个没有任何公权力的团体与人民宣称中国是祖国,不过是一种身分认同。

陆委会成立那么多年,只有这一年来,官员会以「政府不乐见」的口吻教训台湾人,好像人民的一言一行必须取悦政府一样。民进党政府此种行政风格,煽起了网路侧翼风向,于是有作家在台湾领公费奖励时大喊「我主张台湾独立」,绿营支持者额手称庆,然后大骂到大陆开会的人都是「舔共」、「中共同路人」,台湾社会一年来严重撕裂的主因就在这里。

陆委会从驱逐武统言论的陆配、着手调查「赴陆舔共艺人」,到斥责参加两岸文化会议的民间团体,说是维护主权,其实只是民进党政府不希望两岸多沟通、交流的藉口罢了。媒体民调显示,将近一半台湾人不满意赖总统的两岸表现,更有半数人民担心两岸发生军事衝突,而以陆委会目前对两岸交流的态度,只会加深误解与敌意,让国人更不安。

蔡前总统在2016年曾说,「尊重九二会谈的歷史事实」,到了2019年连任岌岌可危,改採抗中保台,果然保住政权;民进党尝到甜头,变本加厉,现在成了仇中恐共。如果他们在大罢免后取得国会多数,下一步恐怕就是处理国内「非政府乐见」的言论与人士,让「二条一」的阴影再度降临台湾。

(作者为医师)

#陆委会 #大陆 #民进党政府 #两岸 #台湾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