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近几个月的中美博弈来看,斗争和妥协不仅不是唯二的选择,而且都不是合适的选择。斗争意味着增加摩擦甚至衝突的可能,而妥协不仅可能意味着国家利益的让步,对一个不一定遵守协定,可能朝令夕改的川普来说,握手之后没有诚信可言,达成的共识只能让对方更为瞭解自身的底线和筹码。

所以,当前,至少是在短期,中方潜在合适的策略可能是「政府有限脱鉤,民间努力接轨」,减少斗争也减少妥协。比如,在川普「解放日」宣布对全世界各国加徵关税的时候,中方可以「不理」。这个「不理」并不意味着妥协,因为从经济学基本原理出发,加徵关税的核心是一个国家内部资源的再分配,税款由该国的进口商、消费者支付,而这个钱落到了政府财政以及相关受保护的企业的口袋里。出口方虽然因为失去了一些出口量而少了一些原本可以通过贸易带来的红利,但要帮助这些出口方显然是要进一步推动自由贸易找到外需或者内需,也加徵关税去「报復」,只能起到噁心川普的作用,而且实质上落入了「斗争」的范畴。

有人肯定会说,斗争有什么可怕的,斗斗还其乐无穷呢,不是吗?但这里的斗并不维护国家利益,也并不存在让川普从此对华下手要思量三分因为怕被报復被对等的情况。事实上,就在日内瓦经贸谈判之后,美方又已经陆续新增出台多项对华歧视性限制措施,包括发布人工智慧(AI)晶片出口管制指南、停止对华晶片设计软体(EDA)销售、宣布将加大力度撤销中国留学生签证等。

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川普个人本来聚焦的领域只有经贸,他善于也乐于使用的工具仅限于关税。一旦川普认为关税上对华出招的可能性降低了,议题外溢到其他领域的速度将大幅加快——毕竟川普身后是更多急于对华动手的强硬派,他们的议程反倒有可能是被川普的关税战议程暂时占了位置。

所以,「政府有限脱鉤」是指尽可能减少在不必要的领域你来我往,纠结打击报復的手段,或者纠结让步妥协的细节。热线电话可以保持畅通,以维持住危机管理的机制,基本的外交沟通管道也可以维持住,但是大量的斗争和妥协,现阶段实在没有必要。

但中美关系依旧存在突破口,那就是民间的交流与互动,甚至1.5轨的交流也仍然尤为重要。中国可以进一步出台实质政策欢迎外国的学生、游客、公司到中国来,为他们提供便利。这不仅仅是入境的第一步(如免签证)的便利,还包括个体抵达中国境内之后赚钱和花钱的便利,信息获取和分享的便利,资金进入和转出的便利,对公司而言,这包括其财产和智慧财产权受保护的保障,以及对其更为公平的环境。

在美国人才、企业、资本都潜在有外流趋势和压力的当下,如何能够把握住这一机遇期,接住这一波红利,对中国至关重要。而更为频繁的个体、企业、资金上的流动,也有助于两国民间积累善意,为后川普时代修復双边关系打好基础,也为中国的「代序崛起」创造更好的条件。

(作者为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政治科学系副教授)

(本文来源《海外看世界》,授权中时新闻网刊登)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

#川普 #斗争 #妥协 #脱鉤 #加徵关税